時間:2023-08-01 09:22:33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傳染病的健康教育,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關鍵詞】健康教育;傳染病;應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傳染病的認識加深,對結核病、麻風病、艾滋病等傳染病存有嚴重的恐懼心理,對傳染病人有強烈的抵觸情緒。這種現象不但影響了傳染病的教育,也對傳染病人造成了精神上的巨大壓力。健康教育能夠幫助社會公眾了解傳染病的知識,提高預防傳染病的能力,增強傳染病的控制能力,改善人們的生活。
1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傳染病給患病家庭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還給社會公眾造成恐懼心理,影響社會正常秩序。我國醫療部門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加強傳染病的知識講座,提高社會公眾的認識,減少傳染病的傳播,提高公眾的生活質量。健康教育減少了傳染病的傳播途徑,讓更多的家庭遠離傳染病的危害;同時,提高了社會對于傳染病人的理解,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2 健康教育的原則
2.1 科學性原則
健康教育要在科學的基礎之上開展,實事求是的宣傳傳染病的危害和預防措施,不能夸大傳染病的危害,也不能忽略傳染病的危害。在教育過程中,要將理論聯系實際,通過科學的手段全面的進行健康教育,讓人們認識到傳染病可以預防可以治療。在健康教育過程中,切記夸大事實,給社會造成恐慌。例如結核病健康教育,要讓人們知道結核病可以通過現代治療治愈大多數的患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可怕。預防結核病能夠有效的減少結核病的發生,及時進行治療可以幫助患者盡早康復。這樣能夠幫助患者盡早到醫院進行治療。
2.2 群眾性原則
健康教育最終目的就是讓社會對于傳染病有清楚全面的認識,因此在教育過程中,盡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詞語,減少專業詞語的應用,能夠讓健康教育簡單明了。在進行健康教育的同時,還要注意保護當地的風俗習慣,尊重當地的民族特點,態度誠懇,言語真切,生動活潑,幫助人們了解相關知識。
3 健康教育的內容
健康教育內容豐富,主要有以下方面:
(1)健康教育要符合我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的要求,表達政府對人民的關心,將相關的法律法規闡明,講述傳染病預防和防治的重要性,提高傳染病相關工作人員的社會責任感。
(2)詳細講述傳染病的傳播途徑、發病原因、治療方法和日常的預防措施,讓人們明白傳染病經過預防、治療可以痊愈。早治療早健康,切忌盲目就醫或者延遲就醫,正確的對待傳染病,提高傳染病人的自信心,促進他們主動就醫。
(3)傳染病相關工作人員提高傳染病的相關知識,耐心的對待傳染病人,為防治傳染病做出表率。
(4)對傳染病患者要進行定期的檢查,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生活態度,積極面對生活,誓與傳染病作斗爭。
(5)在健康教育的同時,呼吁相關部門、社會公眾積極預防傳染病,消除對傳染病人的歧視和恐懼心理,積極主動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和醫療方面的困難,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4 健康教育的對象
4.1 領導干部
健康教育要對領導干部進行教育,提高領導干部對于傳染病的認識,增加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的表率作用,積極的投入到傳染病的相關預防和治療中。
4.2 社會公眾
社會公眾是健康教育的主體,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要讓社會公眾了解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熟悉傳染病的相關知識,明白傳染病并不可怕,可以通過及時治療得到康復。其次,了解傳染病預防的基本知識,能夠切實做到結核病、艾滋病等傳染病的預防工作。然后,對于周圍的傳染病患者要保持耐心,消除恐懼偏見,幫助他們走出傳染病的折磨。
4.3 醫療事業相關工作者
醫療部門定期開展傳染病相關預防和治療教育、專題報告、講座等,提高工作人員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對傳染病有一定的警醒能力和處理能力,幫助傳染病患者走出生活誤區,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4.4 傳染病患者
在醫院進行治療的傳染病患者,要提高他們戰勝病魔的決心,針對性的進行思想教育工作。對于沒有到醫院進行治療的患者,要通過積極地教育讓他們了解傳染病并不可怕,通過積極的治療可以得到健康,促進傳染病患者積極就醫。
5 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是口頭教育二是文字教育綜合教育。
關鍵詞:傳染病防治;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714.25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10-182-01
傳染病防治是鄉鎮衛生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工作中,只有密切結合農村工作中的實際情況,通過對鄉村兩級醫務人員及病人、家屬開展健康教育,擴充醫務人員的業務知識,使病人及其家屬、廣大村民都具備了充分的自我防護意識,形成強大的自我防御屏障,營造一個“人人要健康,健康為人人”的良好社會氛圍,從而推動農村傳染病社會防治工作的開展,有效地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發生、發展和流行。
一、研究基本環節,確定教育重點。
傳染病在人群中的傳播和流行,必須具備三個基本環節,即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個環節是構成傳染病流行的生物學基礎。三個環節能否相互連接和協同起作用,還必須通過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制約,即流行過程始終受到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影響。研究傳染病健康教育的重點環節,必須綜合考慮影響傳染病發生的諸多因素,研究傳染病發生與流行的影響因素是研究傳染病健康教育重點環節的基礎。
健康教育的本質是一個干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健康信息的傳播貫穿始終。基于上述傳染病發生與流行的影響因素,分析傳染病健康教育的重點環節,就是圍繞健康教育內容對象、方法和時機等方面。分析哪些因素通過人為因素可以改變;在所有可改變因素中,哪些是最關鍵因素。關鍵因素則可認為是某些病的健康教育重點。
二、通過健康教育網絡,落實健康教育措施。
建立起以衛生系統為主的縱向網絡,即衛生行政機構一專業健康教育機構一醫療機構、鄉鎮衛生院、社區服務站。整合衛生、教育媒體和社會體等單位協同工作的橫向網絡體系,這樣基本上就可以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同執行健康教育規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語言教育
通過聽課或辦培訓班的形式,由專業人員就某一專題進行講課,為搞好法定傳染病的健康教育工作,鄉鎮衛生院要有專門的人員分管,負責擬定工作計劃,制定傳染病的社會防治工作宣傳制度和檢查考核辦法,由防疫科人員,每月組織一次健康教育例會講座,內容尤其注重易懂性、針對性,具體性,避免生搬硬套、講大道理。
(二)文字教育
可以采用形式簡單,制作方便,語言精練,易于記憶,號召力、鼓動性強的衛生標語,達到大造輿論和創造氣氛的作用。衛生傳單:針對某種季節性傳染病,組織專業人員編寫,內容系統,針對性和知識性強,簡單明了。
(三)形象化教育
采用宣傳圖片、照片、標語、模型、示范、演示等形象化教育方法,把復雜的傳染病臨床表現融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是百姓有如身臨其境,印象深刻,大大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四)電化教育
利用媒體機構的廣播、電視等媒體資料,以及投影、幻燈、VCD、等電化教材開展健康教育。通過各種形式廣泛開展全民健康教育,大大加深村民的防病治病意識,使其成為自覺行為,從而為法定傳染病農村社會防治工作鋪開道路。
三、培訓醫護人員防止疫情漏報
對鄉鎮衛生院醫護人員、村醫進行健康教育是加強疫情報告、防止疫情漏報、開展疫情監和搞好傳染病社會防治的關鍵措施。近年來由于種種原因,傳染病的漏報、遲報、誤治時有發生,應針對具體情況,制定教育方案。對院內臨床醫生的教育,利用每周的業務學習時間,安排課時,注重教授疑似病人的臨床表現、診斷、辯證施治、法定傳染病的報告時限:對村醫則利用每月一次的例會,開展業務學習。由于農民就醫習慣,加上經濟原因,相當一部分傳染病患者首次就診大夫是村醫,這就要求村醫從思想上重視,充分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培訓內容側重于法定傳染病的早期臨床表現,體表指征,尤其是臨床表現。為傳染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贏得了時間,為傳染病的防治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普及防病知識,鞏固工作成果
【關鍵詞】健康教育;傳染病;預防控制
傳染病的流行對社會甚至國家都有著嚴重的影響,傳染病傳播的三要素分別是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1-3]。我國對待傳染病的應對措施是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預防傳染病的發生可針對其傳播三要素進行,其中以健康教育影響較為深遠。在群眾中進行預防教育,通過開展傳染病防治活動、傳染病知識講座、疾控公示等健康教育方法,使得群眾自覺隔離感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大大推動傳染病預防控制的工作進展[4-6]。本研究特對實行傳染病健康教育和未實行傳染病健康教育的兩組人員的傳染病知識知曉及滿意度進行比較,取得了較為明顯的結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本市某疾控中心隨機抽取的820例未接受傳染病健康教育的研究對象設為對照組,另抽取同期在疾控中心接受傳染病健康教育的838例研究對象設為觀察組。對照組男386例,女434例;平均年齡(42.7±8.9)歲。觀察組男402例,女436例;平均年齡(44.6±10.2)歲。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在疾控中心進行常規檢查,觀察組除常規檢查外增加傳染病健康教育,具體如下。
1.2.1健康教育內容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內容應與當地傳染病防控情況以及群眾精神文明面貌相結合[3]。其內容保證真實、不夸大或縮小,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和實用性,重點突出傳染病對人員的危害、傳染病預防和控制主要手段、突發傳染病時緊急處理以及國家政府態度等[7,8]。另外,針對已感染傳染病患者的心理引導,避免其過度恐慌或厭世等消極情緒產生。通過對傳染病防治手段以及政府支持態度的宣傳,使得群眾樹立傳染病防治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正確對待傳染病患者。
1.2.2健康教育形式關于傳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形式有許多種,例如口頭教育、書面宣教、新媒體教育等。口頭教育是使用率最高的形式之一,例如演講、專題講座、隨訪調查、醫囑等均是口頭教育的常見方法[9-12]。口頭教育費用較低,且能廣泛實行、靈活運用。書面宣教主要是通過板報、社區公示、雜志、宣傳冊等介質進行健康知識傳播,具有形象感強、易傳播、內容豐富等特點。新媒體教育是通過公益廣告、視頻、微電影等方式在網絡電視進行健康教育,具有內容生動形象、易接受、傳播面廣、速度快等特點[13]。本研究采用口頭教育和書面宣教兩種方式,制作傳染病防治宣傳手冊,由專業護士進行一對一講解;并在疾控中心內開傳染病專題講座,課后進行防治知識調查;另對有需要的人員進行一對一醫師心理輔導和答疑解惑。
1.3評定標準
制作防治知識調查問卷,滿分100分,≥60分為基本知曉;同時發放傳染病防控工作滿意度調查表,統計兩組研究對象對防控服務的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傳染病知識知曉率為91.6%、滿意度為100.0%,高于對照組的76.8%、85.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中增加群眾的健康教育能夠強化群眾樹立傳染病防治意識,了解簡單的預防措施,避免疾病歧視。艾滋病作為難以治愈的傳染病之一,加強其預防和控制是降低艾滋病發生率的重要措施[14]。通過各類形式對艾滋病傳播進行健康教育,現今大部分群眾均知曉艾滋病傳播途徑以母嬰、血液以及性傳播為主,規范血液制品和醫療器械的應用以及健康的性生活是防控艾滋病的有效方式[15]。通過統計相關資料發現,近十年國家開展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后傳染病發病患者較先前減少8千萬,致死人數減少65萬,為社會節約醫療成本約342萬元[16,17]。因此,應用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中能夠減輕醫療經濟負擔,保障群眾生命健康,提高人均素質和生活質量。現今在電視網絡播放的公益廣告以及疾控中心、醫療機構中放置的傳染病防控宣傳冊是一直持續的疾控健康教育,傳染病健康教育面向社會群眾,在人們生活中隨處存在傳染病防控知識,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樹立疾控意識。另外在酒店、網吧、KTV、車站等人流量密集的地點以及農村或偏遠山區需進行集中式防疫健康教育[18]。人流量大的地方在醒目位置貼上傳染病防控提醒,經濟落后地區組織人員下鄉進行健康宣講,鼓勵人們進行身體檢查。傳染病預防控制是一項漫長又意義重大的工作,科學實用的健康宣講能夠幫助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順利進行,能夠使群眾掌握基本的傳染病知識,穩定民心,減輕社會經濟負擔。本研究發現,觀察組傳染病知識知曉率為91.6%、滿意度為100.0%,高于對照組的76.8%、85.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應用健康教育于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中能夠提高群眾的疾病防控積極性,群眾容易接受防控知識,并且真正掌握傳染病預防方法,大大增加了傳染病預防控制效果。本次研究結論與類似文獻結果相似[19,20]。綜上所述,傳染病預防控制中應用健康教育能夠影響群眾對傳染病的看法,樹立疾病防控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減輕社會恐慌,有利于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范文芳,范芮.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的作用.醫學信息,2015,28(46):394.
[2]王俊杰.淺談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的作用.飲食保健,2016,3(2):60-61.
[3]韓悅富,馮淑坤.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的應用.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1):96-97.
[4]趙銘.傳染病預防控制的健康教育.醫療裝備,2016,29(9):179-180.
[5]楊光菊.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中的應用效果觀察.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7):158.
[6]徐慧妍.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的作用探討.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4,24(2):1089-1090.
[7]李莉.芻議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中的應用.中國衛生產業,2016,13(18):106-107.
[8]尹小玲.健康教育在結核、艾滋病及乙肝傳染病中預防控制的應用效果.醫學信息,2016,29(11):340-341.
[9]茹建峰,鄭彩虹.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的意義和作用研究.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5):14-15.
[10]于廣森.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的作用分析.健康之路,2016(4):141.
[11]徐洋.淺析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健康教育的意義.中外健康文摘,2014(22):47.
[12]王林彥.健康教育在農村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的作用觀察.中國農村衛生,2013(3Z):322.
[13]胡曉燕.探討健康教育在傳染病患者護理中的作用.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6):107.
[14]丁瑞英.健康教育在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中國衛生產業,2016,13(20):100-102.
[15]徐亞芹.傳染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的研究.醫藥前沿,2014(32):14-15.
[16]何秀萍.健康教育在傳染病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吉林醫學,2011,32(15):3146-3147.
[17]王文歡,馬海秀.健康教育在傳染病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4):202-203.
[18]曹麗.傳染病預防控制的健康教育探討.中國衛生產業,2013,10(24):188-189.
[19]肖孝勇.健康教育在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中國處方藥,2016,14(3):18.
【摘要】目的:探討健康教育在傳染病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方法:對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178例確診的傳染病患者隨機分為二組,觀察組89例患者進行傳染病知識及依從性教育,對照組89例患者僅進行常規治療和護理,并發放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健康教育前后疾病的認知程度與依從性進行調查。結果:觀察組患者疾病認知知曉率及遵醫行為主動配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二組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健康教育不僅可提高傳染病患者疾病認知程度,還能提高患者遵醫行為的主動配合率及患者的社會責任感,有利于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
【關鍵詞】健康教育;傳染病;護理干預
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交通的日益發達,人員的流動性也越來越大,許多新的傳染性疾病在流行,如幾年前的SARS、近幾年的禽流感、甲流感等;而且之前的傳染性疾病如結核病、性病等發病人數也呈上升趨勢。傳染病是臨床的常見病、特殊性病種,健康教育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有效手段,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健康教育對傳染病患者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視[1],本研究對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178例確診的傳染病患者隨機分為二組,以確定健康教育與護理干預對于傳染病的治療和預后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9年6月~2011年6月178例確診的傳染病患者隨機分為二組,觀察組89例患者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及有關傳染病知識及依從性教育,其中男48例,女41例;年齡21~66歲,平均年齡38.5歲;對照組89例患者僅進行常規治療和護理,其中男50例,女39例;年齡18~66歲,平均年齡37歲;對所有患者于治療前及健康教育后分別發放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健康教育前后疾病的認知程度與依從性進行調查,并對效果進行評價。
1.2 健康教育方法
1.2.1 對照組教育方法:本組89例患者入院后僅進行常規護理與傳染病的常規健康指導。
1.2.2 觀察組教育方法:本組89例患者入院后除進行與對照組相同的常規護理與健康指導外,根據制定的健康教育計劃,針對不同的傳染性疾病進行有關傳染病知識的宣傳,主要內容為:①我院對傳染病管理的規章制度及傳染科的消毒隔離制度;②國家關于對傳染病管理的法規;③傳染病的傳播途徑、發展、治療過程、預后、及復發因素等;④治療依從性對治療及預后的重要作用;⑤隔離時間及解除隔離的標準;健康教育形式采用醫護人員講解及印制宣傳單等,及時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且進行t 檢驗,以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表1 二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對傳染病的認知程度比較[例,%]
組別 n 對疾病的認知程度 治療的依從性
教育前 教育后 主動配合 被動配合 不配合
觀察組 89 21(23.6) 89(100) 71(79.78) 14(15.73) 4(4.49)
對照組 89 22(24.72) 67(75.28) 42(47.19) 31(34.83) 16(17.98)
從表1可以看出,在入院時二組患者對傳染性疾病的知曉率分別為23.6%與24.72%,二組比較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進行系統健康教育后觀察組患者對傳染病的認知率上升到100%,所有患者均0.能正確回答傳染病的傳播途徑、發展、治療過程、預后、及復發因素,二組患者健康教育后認知率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健康教育后配合治療的患者達95.51%,大大高于對照組,二組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二組患者對健康教育效果評價[例,x±s]
組別 n 必要性 有效性 全面性
觀察組 89 91.5±4.3 84.3±7.9 81.4±11.6
對照組 89 71.4±9.6 41.5±9.6 33.5±9.9
從表2可以看出,觀察組89例患者對系統的健康教育評價較高,評分大大高于對照組,二組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流動人口的日益增加,對傳染性疾病患者如不進行有效的宣傳與健康教育,將導致傳染病的蔓延,因此,對不同的傳染病患者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計劃,針對不同的傳染性疾病進行系統、規范的健康教育,對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具有積極的意義[2]。本研究通過二組患者的比較顯示,系統的健康教育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首先有利于患者對傳染病傳染性的了解及防止傳染他人的意識。據相關文獻報道,90%的患者及家屬不了解消毒隔離方法及隔離時間、傳播途徑等,而且大多數病人得知患了傳染性疾病容易產生絕望情緒,不肯配合治療等,經過系統的健康教育后,消除了患者及家屬的恐懼心理,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積極配合治療[3]。其次,進入二十一世紀,醫療服務倡導以人為本,醫院已經由治療轉為以醫療、預防、保健相結合的模式[4]。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系統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醫療護理質量。健康教育作為一種心理護理手段,對提高患者的信心,提高治療效果及預后都有積極的意義[5]。健康教育在開展中.讓患者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增強患者的道德意識、法制觀念、社會責任感。使患者既要學會保護自己,也學會對他人負責[6]。并在健康教育中突出傳染病的特點,教育患者以預防為主,有計劃、有目的地對患者及親屬進行預防疾病知識的教育[7]。可以增強病人自我預防和保健的意識,消除恐懼心理。有利于傳染病的管理。
綜上所述,對傳染病患者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能提高傳染病患者對自身傳染性疾病的知曉率及治療的依從性,更為重要的是提高了患者的社會責任感與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達到控制和預防疾病蔓延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蘇曉婷,姜戈.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的作用探討[J].中國健康教育,2002,18(11):722-723.
[2] 肖貴軒,楊坤,劉武垣等。健康教育對控制腸道傳染病的效果評價[J],中國公共管理2008,24(4),423-425.
[3] 黃哲梅.洪婉媚,李劍妮,等.傳染病患者疾病知識認知和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及對策[J].現代臨床護2005.4(2):37-38.
[4] 陳宗偉.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1996,4(2):51.
[5] 唐惠蘭,周麗.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初探[J].中國健康教育,1997,13(2):40.
[6] 林奕,李力,徐巖,等.肺結核患者的心理調查與護理干預研究[J].中國防癆雜志,2007,29(4):306-309.
[7] 曾萍,健康教育在傳染病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評價[J].2010,9:31-32.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1-0317-01
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離不開健康教育。為有效地防止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要求人們懂得實施預防控制措施的必要性和最佳時機及方法,也要求人們了解影響傳染病發生和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有一定的健康知識水平和自我保護能力。在我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是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主要職能之一。在美國,健康教育與公共衛生監測、疾病調查等一道成為傳染病控制的主要措施。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所發揮的作用及取得的顯著的成果 ,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
1 傳染病健康教育的作用
1.1 提高人們的衛生防病知識,改變人們的不良行為 健康教育可以幫助人們掌握基本衛生防病知識,改變不衛生行為和習慣,減少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
1.2 提高全社會的參與意識 我國于2000年實現了消滅脊髓灰質炎的目標,在這項工作中,健康教育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得到了領導層的重視,把消滅脊髓灰質炎作為一項政府的工作目標,在人、財、物和預防措施的實施中給予了大力支持;其次是協調了各有關部門對此項工作的支持;再次是提高了群眾的自我保健意識,在脊髓灰質炎疫苗接種中,得到了家長的密切配合。艾滋病在目前還沒有特效的預防手段 ,但是通過切斷傳播途徑知識的教育可以起到良好的預防效果。兒童腹瀉病主要是由病毒、細菌等引起的腸道傳染病 ,在我國 5歲以下兒童每年有2億人次感染急性腹瀉。沒有疫苗之前 ,主要是通過健康教育 ,提高兒童和家長的衛生知識水平和健康行為來預防。事實證明健康教育 ,在兒童腹瀉預防控制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3 降低發病率,提高就診率和治療率 有文獻表明通過健康教育,5歲以下兒童兩周腹瀉患病率由12?49%降到3?33%健康教育能提高結核病的發現率,健康教育后實驗室直接涂片檢查人數增加64%,新發現的涂片陽性肺結核病例數增加52%。Angelillo IF等報道,通過對護理人員開展健康教育,可以預防醫院感染的發生。健康教育是控制醫院內血源性病毒如艾滋病和乙肝病毒等在患者和醫生之間傳播的主要措施之一。
1.4 減輕社會經濟負擔 我國開展的以健康教育為主要內容的計劃免疫工作,通過對麻疹、脊髓灰質炎和百日咳等6種傳染病的預防,在過去的20年里,減少發病2?8億人,減少死亡324萬人,僅直接減少住院治療費用達364億元人民幣,成功地保護了兒童的生命與健康,提高了我國兒童的生存質量,贏得了世界的贊譽,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5 消除恐慌,維護社會秩序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整個過程中,良好的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減少甚至避免社會動蕩的出現。在事件剛出現時,健康教育能及時地讓公眾了解相關信息,起到預警作用,提高人們的防范意識;在事件發生過程中,健康教育可以使公眾對于事件的發生和發展有進一步的認識,了解正確信息,了解預防和自我保護的知識,有利于政府和相關部門建立起群防群治的社會機制;在事件結束或接近尾聲時,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受到沖擊和影響的人群從疾病、傷害或其他特殊狀態下盡快恢復過來,重新回到正常的社會生活中。2003年“非典”流行初期,由于人們對該病缺乏正確的認識和了解,曾出現了過度的恐慌。隨著認識的不斷加深,并動員全社會力量開展空前的健康教育,恐慌現象及時得到了消除,維護了社會穩定。
2 傳染病健康教育的內容
2.1 傳染病的基本知識 即各種傳染病的一般臨床表現,流行病學特點,主要危害,必要的疫情和預測預報情況,使大家對傳染病引起警覺且具備必要的預防知識。了解針對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預防控制知識。要教育公眾正確對待傳染病患者,防止對常見、多發傳染病患者隔離的輕視和麻痹,而對病死率高、少見傳染病和感染者的恐懼傾向。如對待痢疾患者,隔離意識差;而對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恐懼害怕,這方面應該加以引導和教育。針對不同類型傳染病傳播途徑,教給大家相應的預防知識。
2.2 公共衛生道德及改變不良風俗習慣教育 很多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與不良的衛生行為及風俗習慣有關。因此,這兩方面的教育也十分重要,通過教育逐步使大家養成良好的公共衛生道德,改變不衛生行為和習慣,減少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
2.3 消毒隔離和治療用藥基本知識 傳染病與其他疾病的主要區別,一是有病原體;二是有傳染性。傳染期患者必須采取隔離措施。消毒隔離是管理傳染源和切斷傳播途徑的有效方法之一。
2.4 生活技能教育 傳授知識和生活技巧而預防傳染病病毒感染,宣揚安全的生活。
【關鍵詞】健康教育;傳染性疾病;護理
傳染病是臨床殊的病種,傳染病患者護理對于傳染病的治療和預后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作為“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傳染病護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1]。健康教育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有效手段,它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發揮的作用以及取得的顯著效果,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與認可[2]。為了對采用健康教育方式對患有傳染性疾病的患者進行宣教的效果進行研究分析,使臨床今后能夠對該類患者進行更加系統的健康教育,使傳染性疾病的臨床防治工作效果再上一個新臺階,使患者對臨床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進一步提高,筆者回顧性分析了我院2012年1月-12月確診的98例傳染病患者臨床護理資料,以探討健康教育在傳染病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1月-12月期間來我院就診的患有傳染性疾病的臨床確診患者98例,其中男54例,女44例,平均年齡(31.34±3.56)歲。所有患者的體征和癥狀符合傳染病常規診斷標準。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9例,兩組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采用常規護理方式;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健康教育。對兩組患者對疾病的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自我護理能力、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進行比較分析。
1.3數據處理。采用SPSS14.0統計學數據處理軟件進行處理分析,當P
2 結果
經過仔細研究后我們發現,觀察組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自我護理能力以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近年來,健康教育作為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漸受到重視。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健康教育后使患者了解更多的與健康相關的知識,并且使其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傳染病患者的特殊性決定了健康教育在傳染病整體護理中的重要角色,因此在面對傳染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過程中,不能只局限在護理工作中,而應在整個傳染病的預防以及控制過程之中堅持。健康教育實施的好壞不僅是影響治療預后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整體護理及評價質量的重要指標。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我們主要通過文字教育、集體講解、隨機教育這三種形式對患有傳染性疾病的進行健康教育。其主要內容包括:心理指導(護理人員應將患者視為自己的親人,護理服務要熱情周到,關懷備至,對其進行心理護理,以禮貌得體的語言和舉止,有目的地對患者進行耐心細致的心理疏導)、飲食指導(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飲食進行有效控制,對出現的代謝紊亂現象進行及時糾正,消除臨床癥狀,飲食宜低糖、低脂、適量蛋白質、高維生素、高纖維素)、用藥指導(囑病人按時按劑量服藥,不可隨意增減劑量,觀察病人血糖、尿糖、尿量、體重等變化,觀察藥物療效及藥物不良反應等)[3]、皮膚護理方法、功能鍛煉。其作用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4]。
第一,有利于傳染病的管理。健康教育在開展中,突出傳染病的特點,教育人群以預防為主,做好消毒隔離。鼓勵相關人員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增強病人的法紀觀念、道德意識及社會責任感。使患者既要學會保護自己,也學會對他人負責。
第二,有利于病人預防保健意識的增強。相關研究表明,98.21%的患者關心自己的病是否傳染,96.80%的患者不了解傳播途徑,而且大多數病人及親屬不知道消毒隔離方法及隔離時間,又恐懼患了傳染病。醫院已經轉向了醫療、預防、保健相結合的“以病人為中心”的模式。有計劃、有目的地對患者及親屬進行預防疾病知識的教育,可以增強病人自我預防和保健的意識,消除恐懼心理,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第三,有利于提高醫療護理質量。健康教育的傳播手段和技巧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療后護理質量。整體護理中,主管護士應該針對病人的心理特點,制訂相應的健康教育計劃,開展健康教育,從而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總之,健康教育作為護理中的“一個干預過程”,有助于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預后及預防等相關內容,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幫助患者調整心態,積極配合治療,達到早日康復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胡曉燕 探討健康教育在傳染病患者護理中的作用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2,(26)
[2] 何秀萍 健康教育在傳染病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 吉林醫學 2011,(15)
【關鍵詞】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健康教育 干預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R19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285-03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以下簡稱慢病)是一組發病隱匿、潛伏期長,一旦發病,不能自愈或很難治愈的疾病[1]。健康教育作為一種有效的防治手段,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六大功能”之首要內容,已成為醫學中不可或缺的衛生資源。昌吉市延北第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理念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網點已覆蓋8個社區,“六大功能”基本到位。針對轄區居民衛生知識知曉率偏低,慢病患病率逐漸升高的特點,自2009~2010年,昌吉市延北第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組織有計劃地對社區居民開展了慢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收到了明顯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調查對象
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采用整群分層抽樣方法抽取昌吉市延北路康寧、柳樹巷、園丁、天山花園、友聯巷、金陵、民樂及廣場8個社區45歲以上居民。
1.2方法
1. 2. 1調查方法以社區為單位,采取分層整群抽樣方法在8個社區分別調查男性、女性居民125名。健康教育前后(一般間隔2~6個月),均采用“高血壓、糖尿病相關知識和行為方式調查表”,調查被調查人員的一般情況,以及與高血壓、糖尿病相關的防治知識掌握情況、行為方式轉變情況。調查人員為社區中心醫務人員,經過統一培訓。健康教育前、后的數據分別作為基線數據和終末數據,錄入計算機,用Excel電子表格編制程序,作統計處理,計算 2值。
1. 2. 2健康教育實施
(1)網絡建設:為了動員社區居民參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各社區衛生服務站建立了健康促進委員會,負責健康教育的組織協調工作。市疾控中心成立了健康教育技術指導小組,負責指導社區開展活動。
(2)教育內容:以慢病防治為主,從普及科學衛生知識、樹立正確的衛生觀念、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建立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入手,內容體現針對性、知識性、指導性。
(3)教育形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通過面談、家庭訪談、居民座談會、熱線電話、宣傳欄、發放健康教育處方、播放電教片等方式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州醫院與市廣播電視臺合辦“四季養生”專題節目,定期播出防治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癥等養生保健專題講座;延北社區第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了一支由4名副高以上醫師組成的“健康教育宣講團”,與各街道辦事處、居委會協作,根據居民對健康知識的需求,每周到各社區開展健康科普知識講座。
1. 2. 3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管理標準高血壓、糖尿病管理率(% )=全年隨訪次數達9次以上者/高血壓、糖尿病應管理人數。
2結果
2.1一般情況自始至終參加基線調查、健康教育、效果評估的對象共1000人,其中男性640人,占57.6%,女性360人,占42.4%, 60歲以上126人,占12.6%,基本符合轄區人口結構比例;其中高血壓病患者96人,占9.6%;糖尿病患者30人,占0.3%。
2.2健康教育前后衛生知識知曉率變化情況結果顯示(見表1),實施健康教育后居民的衛生知識知曉率均呈上升趨勢,對確診高血壓和糖尿病診斷標準的正確回答率分別由原來的17.3%、8.0%提高到78.8%、62.4% (P
2.3健康教育前后行為危險因素變化情況
結果顯示(見表2),吸煙人數由原來的42.2%下降至35.1% (P
2.4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壓患者管理情況
實施健康教育后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管理率明顯上升(見表3),其中,高血壓管理率由原來的60.4%提高到95.1% (P
3討論
3.1健康教育不僅要廣覆蓋,也要有針對性健康教育需要社會人群的自覺參與,通過自身認知態度和健康價值觀念的改變來建立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而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1]。本組人群均為45歲以上社區居民,其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對衛生常識的掌握程度、生活行為方式均不一致。為了提高居民參與的熱情,滿足不同層次的居民對衛生科普知識的需求,鹽田區主要采取了大眾健康教育、傳媒健康教育、醫院健康教育方式。這種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方式,覆蓋面廣有利于大范圍提高居民對基本衛生知識的知曉率。
但從健康教育后的衛生知識知曉率看,居民對“成人每日食鹽攝入標準”和“確診高血壓診斷標準”等與高血壓相關的衛生知識知曉率較高,而對與糖尿病相關的衛生知識知曉率較低,這可能與糖尿病發病率較低,居民重視程度不足有關。同時也說明,我們今后需要更有針對性地加強重點疾病的健康教育力度。
3.2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是健康教育的長效機制健康教育從本質上講是一項干預活動,目的在于提高社區居民的衛生知識水平,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達到知、信、行的統一,最終達到控制慢性病的發病率、致殘率、死亡率。從調查結果看,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參與社區綜合管治的自覺性有了明顯提高,而居民對“高血壓是終身慢性疾病”和“糖尿病的并發癥可導致殘疾”知曉率不高,這可能說明,健康人群對高血壓、糖尿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較低。社會化、社區化、單位化和家庭化是健康教育工作的總目標。提高健康人群的衛生知識知曉率,一方面可以通過開展群眾性健康科普知識講座方式進行,從長遠看,更有賴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因為,社區衛生服務是初級衛生保健的繼續與發展,是一個融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龐大的系統工程[2],它以健康教育為先導,把方向轉向基層,促進醫務人員深入社區,走進家庭,有利于實現對健康人群的生活行為方式進行干預的目標。
3.3 健康教育是社區慢病綜合管治的先導隨著醫學模式、疾病譜、死亡譜、年齡譜的轉變,與社會心理和行為因素相關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危害日益嚴重。衛生部2004年10月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現狀》報告表明,中國居民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而不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是最主要的原因。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少體力活動與糖尿病的發生密切相關;高鹽飲食、飲酒與高血壓的患病風險密切相關。上述危險因素的改變可通過采取科學的生活方式予以干預,如減輕體重、增強體力活動強度、采取科學的飲食習慣等措施[3]。本調查結果顯示,在社區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慢病健康干預,可有效地提高居民對高血壓、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掌握水平和對致病危險因素的認識水平,并相應改變其不良的生活行為方式,提高參與社區慢病綜合管治的自覺性,這對于推進慢病社區綜合防治工作,無疑起到了先導作用。以上情況也表明,健康教育可通過提高人們對不良生活行為方式的識別能力,來降低慢性病的危險因素,不需要特殊的藥物與診療設施,與治療相比,其投入低,收效較高,因此利用健康教育開展慢病防治是最廉價與最有效的策略。
參考文獻
[1]周紅玲,張澄. 2002年北京市西城區“健康教育大課堂活動”效果評價[J].中國健康教育, 2003, 19(12): 943-944.
[2]杜雪平,張曉林.以居民健康需求為導向的社區衛生服務模式探討[J].中國全科醫學, 1999, 2(2): 150-152.
關鍵詞:巨細胞病毒;實時定量PCR;抗原檢測試驗
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 Method and the Comparison of the Detection of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by the Traditional Method
SHI Xiao-ying,LI Min-lu,HUANG Wei,DENG Chun-fa
(Dongxihu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Wuhan 430040,Hube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use of real-time PCR for quantitation of Cytomegalovirus(CMV)DNA in whole blood with the antigenemia assay. Methods 479 whole blood samples from 79 patients, falling under different disease groups, were tested by real-time CMV DNA PCR using the Q-CMV real-time complete kit and CMV antigenemia assay,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peatedly tested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their charts were reviewed for ganciclovir therapy. Results The 13 patients were transplant recipients and treated with ganciclovir. Before treatment, CMV was detected earlier by real-time CMV DNA PCR than the antigenemia assay. After treatment, the antigenemia assay achieved negative results earlier than real-time CMV DNA PCR. Conclusion Q-CMV real-time complete kit is a useful tool for early detection of CMV infection in whole blood samples .
Key words:Cytomegalovirus;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Antigen detection test
巨細胞病毒(CMV)主要發生于實質器官抑制和骨髓移植的患者中,直接影響器官移植的效果,因此早期診斷治療CMV感染意義重大[1]。目前用于診斷CMV感染的技術包括:病毒培養、抗原檢測、雜交試驗、定量或半定量PCR檢測等[2]。CMV pp65抗原檢測是一種免疫熒光試驗,通過間接免疫熒光技術鑒別外周血白細胞表面的pp65蛋白,這種蛋白常于CMV感染后表達。實時定量PCR技術檢測CMA DNA的優點在于較高的敏感度和簡單的操作流程[3]。Q-CMV 實時定量PCR試劑盒 (Nanogen公司)是與CMV抗原檢測試驗進行對比,通過分析不同人群的試驗結果,探討應用實時定量PCR方法檢測全血CMV DNA在臨床檢測中的特點。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2012年~2014來我院檢查的79例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在反復檢測的患者中,回顧更昔洛韋抗病毒治療的有效性。EDTA抗凝靜脈血樣本被收集,應用于抗原檢測試驗和實時定量PCR試驗。
1.2 CMV pp65抗原試驗 在樣本收集4h內進行抗pp65原檢測試驗,應用CINA試劑盒系統(ArgeneBiosoft公司,法國)。全血細胞離心涂片,細胞量控制在2×105個/玻片,常規固定、透膜。按照試劑盒流程,應用CMV pp65 單克隆抗體檢測 CMV pp65 抗原的表達,應用熒光二抗進行檢測。
1.3全血CMV DNA 實時定量PCR檢測 實時定量PCR法檢測CMV DNA與CMV抗原檢測同步進行,應用Q-CMV實時定量PCR試劑盒,按照試劑盒操作規程實施。試劑盒主要通過擴增CMV外顯子4區域的主要立即早期抗原HCMVUL123,檢測CMV DAN;β-globin 作為內參。應用QIAamp DNA blood mini kit在200μL全血中提取CMV DNA。5μL DNA樣本和20 μL反應混合物加入微板孔中,以無菌水作為陰性對照。PCR條件為:預變性95°C 10 min;變性95°C 15s,退火60°C 1 min,45個循環。應用CFX96實時定量系統,檢測閾值為最低65 拷貝/mL,試驗中檢測CMV DNA的線性范圍從790到5×106拷貝/mL。
1.4 CMV感染和CMV疾病的診斷標準 CMV疾病的診斷標準為,具有臨床癥狀:不明原因的發熱,白細胞
1.5 統計分析 應用MedCalC和SPSS 16.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結果
2.1 CMV DNA PCR法與CMV抗原檢測定性結果的比較 479個樣本取自79例患者,其中29例患者檢測一次,50例患者反復進行檢測。檢測樣本結果如下表1。
2.2 CMV DNA PCR法與CMV抗原檢測定量結果的比較 應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分析顯示兩種方法間存在中等的相關性(r=0.5504,P
圖1 實時定量PCR法與抗原檢測法的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兩種方法間存在中等的相關性(r=0.5504,P
2.3 CMV DNA PCR法與CMV抗原檢測法對臨床治療的評估 13例CMV患者應用更昔洛韋進行抗病毒治療,進行反復的病毒檢測。首次檢出CMV陽性的時間(中位時間),CMV DNA PCR法為15.5d(0~56d);CMV 抗原檢測法23.5d(8~252d)。治療前,檢測患者病毒中位載量為2716拷貝/mL(
3討論
CMV抗原檢測和CMV DNA PCR廣泛被應用于CMV的首次感染、再燃和早期CMV治療[3]。然而,針對不同患者群體,不同機構對于臨床診斷CMV感染的閾值均不統一。
我們證實兩種方法在檢測全血樣本時一致性高達86.4%,這與同類研究結果一致。但兩種檢測方法間仍存在差異,在65例差異樣本中,61例(93.8%)是CMV DNA PCR陽性結果,而抗原檢測為陰性,而這61例中45例的檢測結果低于熒光定量的線性區間(
總之,應用Q-CMV實時定量試劑盒檢測CMV感染,與抗原檢測法具有良好的相關性,且更加敏感,可以被應用于早期的CMV感染檢測,并應用于指導治療。
參考文獻:
[1]Paya CV. Prevention of cytomegalovirus disease in recipients of solid-organ transplants[J].Clin Infect Dis,2001,32:59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