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選擇《食品科學》雜志審稿人時,需要考慮多個因素以確保審稿人的專業性和公正性。以下是一些建議的步驟和策略:
一、明確審稿標準
首先需要明確審稿的標準,審稿人應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審稿經驗以及良好的學術道德。
二、利用數據庫資源
通過SCI、SSCI、A&HCI、ISTP等學術數據庫,可以檢索到與《食品科學》雜志領域相關的科學家和學者的信息。
三、參考文獻
論文中的參考文獻作者通常是該領域的專家或學者,他們的研究興趣和領域與論文內容密切相關。因此,參考文獻作者可以作為審稿人的重要來源。
四、尋找雜志編委或學術會議主席
雜志編委和學術會議主席通常是該領域的權威專家,他們具有廣泛的學術聯系和豐富的審稿經驗。
五、認真填寫推薦理由
如果雜志要求作者推薦審稿人,作者應認真填寫推薦理由,說明審稿人的專業背景、研究領域與論文內容的契合度等。
《食品科學》雜志基本信息
主管單位:中國商業聯合會
主辦單位: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
國內刊號CN:11-2206/TS,國際刊號ISSN:1002-6630
創刊時間:1980年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北京
出版語言:中文
審稿周期:1-3個月
主要欄目:食品化學、生物工程、成分分析、安全檢測,這些欄目不僅為不同工業階段的研究者提供了展示平臺,也滿足了工業實踐者對各類工業問題的探討需求。
收錄情況: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EI 工程索引(美)、CA 化學文摘(美)、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這些數據表明了該雜志在工業領域的學術價值和傳播影響力。
期刊榮譽:國家期刊獎獲獎期刊、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科雙效期刊、中國精品科技期刊、中國科技期刊優秀期刊、北大圖書館收錄期刊、中國百種杰出學術期刊等,在工業學術理論界有著良好的聲譽和廣泛的影響,對推動工業事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學者姓名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周光宏 | 229 | 牛肉;豬肉;胴體;肉制品;肌原纖維蛋白 |
徐幸蓮 | 211 | 雞肉;肌原纖維蛋白;豬肉;雞胸肉;肉制品 |
潘思軼 | 166 | 柑橘;飲料;固相微萃取;橙汁;球蛋白 |
姜紹通 | 156 | 米根霉;L-乳酸;茶多酚;發酵;生物柴油 |
龐廣昌 | 148 | 細胞因子;乳鐵蛋白;酪蛋白;螺旋藻;生物傳感... |
陳慶森 | 145 | 酪蛋白糖巨肽;冰核活性細菌;乳酸菌;小鼠腸道... |
孫寶國 | 141 | 香料;揮發性成分;同時蒸餾萃取;化學結構式;... |
胡志和 | 137 | 乳鐵蛋白;ACE抑制肽;超高壓;酪蛋白;超高壓... |
孔保華 | 118 | 肉制品;肌原纖維蛋白;冷卻肉;風干腸;凝膠特... |
謝明勇 | 118 | 多糖;青錢柳;發酵;微生物;黑靈芝多糖 |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南京農業大學 | 1198 | 抗氧化;發酵;活性;貯藏;蛋白 |
中國農業大學 | 1055 | 食品;蛋白;抗氧化;貯藏;發酵 |
西南大學 | 1007 | 色譜;相色譜;發酵;活性;抗氧化 |
江南大學 | 975 | 發酵;食品;淀粉;純化;抗氧化 |
南昌大學 | 957 | 多糖;抗氧化;活性;色譜;相色譜 |
華中農業大學 | 862 | 活性;抗氧化;色譜;蛋白;相色譜 |
東北農業大學 | 788 | 分離蛋白;大豆分離;大豆分離蛋白...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729 | 抗氧化;活性;葡萄酒;發酵;色譜 |
華南理工大學 | 641 | 食品;淀粉;活性;抗氧化;發酵 |
吉林農業大學 | 540 | 響應面;發酵;活性;多糖;抗氧化 |
涉及文獻 | 資助項目 |
5768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1049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
991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 |
761 |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
750 |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 |
691 | 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 |
542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 |
343 | 博士科研啟動基金 |
299 | 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 |
278 |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 |
涉及文獻 | 資助課題 |
149 | 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IRT0540) |
69 | 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PAPD) |
57 |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重點學科基金(J50704) |
42 | 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201310720013) |
37 |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CARS-37) |
33 |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重點學科基金(T1102) |
32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2BAD29B06) |
30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2011AA100805) |
30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436020) |
29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1BAD23B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