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愛發表,線上期刊服務咨詢

高中教育教學敘事8篇

時間:2023-07-06 09:28:36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高中教育教學敘事,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高中教育教學敘事

篇1

關鍵詞:高中語文 文言文 教學

一、掌握實詞的意義

1、詞的古今異義。著重掌握詞語古今意義的變化,有的詞義擴大了,有的詞義縮小了,還有的詞義轉移了。如“人災,絕食者千余家”句中,“絕食”作“斷絕糧食”講,與今天的“絕食”意義完全不同。這是詞義演變。

2、一詞多義。文言中詞的多義現象非常普遍,一個詞往往少則有幾個義項,多則有十幾個義項,在學習時要隨時總結,不斷深化。如“發”字,在“見其發矢十中八九”(《賣油翁》)中作“發射”,在“頃之,未發,太子遲之”(《荊軻刺秦王》)中作“出發”;在“去北軍二里余,同時發火”(《赤壁之戰》)中作“點燃”;在“發圖,圖窮而匕首見”(《荊軻刺秦王》)中作“打開”;在“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以猝發”(《五人墓碑記》)中作“發動”;在“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記》)中作“抒發”;在“孤當續發人眾,多載資糧,為君后援”(《赤壁之戰》)中作“派遣”;在“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中作“征發,征調”;在“即道意中事,無毫發爽”(《促織》)中作“極短的長度單位,十毫為一發”;在“野芳發而幽香”(《醉翁亭記》)中作“開放”等。這些都是課內所見的,平時不斷積累實詞在語境中的意義,掌握得越來越多,就會形成觸類旁通的能力,閱讀能力自然會不斷提高。

3、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應該用甲字,而使用時卻借用與其意義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張良出,要項伯”(《鴻門宴》)中,“要”是通假字,而其本字是“邀”。另有一些古今字,在課本中也列入通假字的范圍,這是由于在古代有的字義項較多,后來就在原字的基礎上另造了一個新字,以分擔它的一個意義,原來的字叫古字,后起的字叫今字。

4、詞類的活用。古漢語有些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具有某種語法功能,并且臨時改變了詞性,有的還改變了讀音。這是文言實詞的特殊用法,如名詞用作動詞,名詞用作狀語,名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形容詞用作名詞,形容詞用作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動詞用作名詞,動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等。理解詞類活用對掌握實詞是大有好處的,但不必死記硬背。在平時學習、誦讀過程中,即可把握這種語言現象,關鍵要用心去理解。

二、掌握虛詞的用法

虛詞在文言文中雖然數量較少,但使用的頻率高,用法靈活,語法功能突出,因此也是學習難點之一。由于虛詞常常分屬于幾類詞性,故學習時首先要注意分清其詞性,然后弄清其意義和語法作用。我們可以把這些虛詞分為若干類來把握:以代詞為主的有“之、其”等,以副詞為主的有“既、但”等,以介詞為主的有“以、于”等,以連詞為主的有“而、則”等,以語氣詞為主的有“也、矣”等,另有兼詞“焉”等。只要有了誦讀的基礎,掌握虛詞應該比較容易把握文言句式。文言中的句式與現代漢語大體是相同的,我們只需掌握其不同的部分。這不同的部分主要是:判斷句式、被動句式、倒置句式和省略句式。

判斷句式在現代漢語中主要借助于判斷詞“是”,而文言文中主要借助于“者”和“也”,也可單獨使用“者”或單獨使用“也”,甚至兩者全省略,如“劉備,天下梟雄”,就是個典型的判斷句。此外,文言文中還可以用“為”、“乃”、“即”、“固”、“誠”等詞來表示判斷。當然,文言文中有時也用“是”來表示判斷,如“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被動句式在現代漢語中主要借助于被動詞“被”,而文言文中表達被動的形式較多,主要有下列幾種:(1)借助“見”、“于”、“見……于”來表示。如“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等。(2)借助“為”、“為……所”來表示。如“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羸兵為人馬所蹈藉”等。(3)借助于“受”來表示。如“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等。(4)從語境本身來判斷,這是被動句式中最難的一種,必須根據上下文來斷定。如“戍卒叫,函谷舉”(《阿房宮賦》)句中的“舉”即表被動,是說“函谷關被攻占了”;又如“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謀攻》)句中的“殺”字表被動,是說“(攻城的)士兵被殺了三分之一,可是城還是攻不下來,這是攻城的災難啊。”

篇2

關鍵詞:高中數學;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10-0168-01

實施素質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新《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從理念到教學實踐都提出了更為明確的素質教育的要求。素質教育對課堂教學提出了較高要求,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是擺在數學教師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強化素質教育的今天,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我對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擬就這個問題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1.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數學教學的素質觀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們的教育觀念、教學思想也要發展改進。轉變教育觀念是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發展的先導。素質教育要求我們以人為本,即以學生為主體,全面開發學生的內在潛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現代教育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這種新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數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柳斌同志說:"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轉變人才觀念、質量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轉變觀念的關鍵在于努力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成學生主動、全面發展,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辦事等等教師要創設條件,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其次,高中數學教師還應關心學生的學習、思想、生活等諸方面的情況,多與學生溝通交流,要以全面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當然,高中數學教師還要在自己的課堂中要精心設計,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的智慧潛能等到開發,學生的素質在主體發揮的過程中得到提高,樹立數學教學的素質觀。

2.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人類學家鮑亞士在《原始人的心理》中指出:"人類行為和信仰所反映的不是他與生俱來的智慧,而是他所生活的文化系統."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必須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我覺得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是良好課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給學生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

2.1 當學生對一項活動感興趣并非常興奮時,要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步調活動。

2.2 尊重每一名學生的個性,給學生表達的信心和勇氣。

2.3 教師要自覺地走下"神壇",在課堂上寬容、理解、體貼學生,用愛的陽光照耀每一名學生。

2.4 讓學生之間形成和諧、友好、互助、競爭的關系。

3.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興趣來源于動機,動機來源于需要,因此,應使學生潛移默化地認識數學是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如我編擬的一道問題:沛縣漢源中學計劃購進某型號電腦,市場價每臺5800元,現在甲乙兩電腦商家競標,甲商家報出優惠條件是購買10臺以上,從第11臺開始每臺按70%計價;乙商家報出的優惠條件是每臺均按85%計價,兩家的品牌質量、售后服務均相同.假如你是該校有關部門的負責人,你選哪家?請說明理由.通過此題讓學生了解如何提高經營和消費的決策能力,加深了他們對數學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認識,提高了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4.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

素質教育從革除應試教育不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不善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等弊端出發,積極倡導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主動健康地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就要摒棄過去應試教育中把學生時時處處都看成是被傳授、被解惑的對象的陳舊教法,過去本來是有主觀能動性學習的主體的學生,在整個"教"與"學"的過程中由于缺乏一種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知識就是力量"變成了"知識就是負擔"。現在,就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通過討論探究教學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課堂中,教師安排適當的時間,引導學生考慮問題、討論問題,講究"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將學生引向自己探究求知的道路,而非完全接受教師的傳授。

5.著重開發學生的智慧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篇3

【論文摘要】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適應不了現代的教育發展,體育教育也是如此.本文提出情緒教學模式,旨在貫徹素質教育的思想,探索一種與素質教育相吻合的、完整的、人性化的教學模式,培養身心和諧發展的合格人才。

情緒調節教學模式指的是:教師在一定教學目標指引下,通過管理和調節學生的情緒,引導和發揮課堂中學生的主要情緒對教學活動的積極作用,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最佳情緒狀態,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該教學模式主要涉及好奇、興趣,愉快、焦慮這四種情緒要素,主要探討教學中教師如何引導、發揮四種情緒要素對認知活動的積極作用,并避免或克服其消極作用。

近年來,心理學家對心理調節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提出情緒調節是個體對情緒及其相互聯系的行為進行調整和運作過程,也就是個體管理和改變自己或他人情緒的過程。情緒調節有具體情緒的調節,情緒動力特征的調節(如強度、范圍和持續性),情緒調節可幫助人們發揮正情緒的積極作用,避免消極情緒的負面影響。

綜合國內外有關實踐及我們的認識,我認為確定該模式應有如下教學程序:

(1)師生情緒了解。包括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方面三種相關情緒要素狀況的了解,主要依據我們編制的興趣、愉快、焦慮問卷。

(2)制定情緒調節計劃。依據課的性質與任務,結合師生雙方實際,確定課堂四種相關情緒要素有效調節的策略。Www.133229.COm

(3)教與學的實施。師生雙方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確定教學的具體目標,學生按教師的指導和幫助進行自主性學習,讓每個學生都能經過努力而體驗到成功。

(4)評價與反饋。情緒調節教學模式中的評價以掌握性評價為主,充分運用情緒的強化功能塑造并維持學生的學習行為,使用非控制反饋的藝術使學生努力找到提高和進步點。

為有效實施情緒調節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優化四方面活動,注意對情緒要素的有效調節。

1優化教學過程的四個方面

(1)優化師生關系。平等、和諧、信任的師生關系是實施情緒調節的基石。學生喜歡公正、理解自己、熱情、平易近人的教師。中學生往往會把對教師的感情遷移到學習上來。他們如果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注意、關懷和喜愛,就會感情愉快、充滿信心;如果一個學生長期得不到教師對他的注意和關懷,就會感到自己不受教師重視而產生焦慮不滿情緒。如果一個學生遭到教師斥責或嫌棄,就會產生自卑或對抗情緒。實踐證明,中學生往往會把對教師的感情遷移到學習上來。如有的學生正是因為不喜歡某教師而對他所講授的那門課程失去興趣,這說明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樂學的前提。

(2)優化教學情境。中學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學習成績不良的一個根本原因,是各種非智力因素不能健康發展。這使得許多學生長期處于消極情緒狀態中,如學習負擔過重,個性與興趣愛好受到壓制等等。這些消極情緒嚴重干擾了學生的正常學習,導致認知加工水平下降。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通過創設“美、趣、智”的教學情境,使美好的情境刺激和學生的學習活動在其大腦皮層上形成鞏固的暫時神經聯系。學生每當受到這一類情境刺激時,就會自動去進行與此相關的體育活動,從而使學生變為學習的“樂之者”與“好之者”,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增強學生的趣味性,預防或調節其消極情緒。

(3)優化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的互動過程,傳統教育思想強調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教學方法的取舍完全決定于教師,學生只是一個被動接受的容器,學生的需要、興趣、自主選擇、創造性,以及個體差異性都被忽視了,也就談不上學習熱情的培養。要想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其良好的情緒狀態,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教師要采取符合學生特征及課程性質的指導性教學方法。

(4)優化教學考評。在情緒調節教學中,為了充分發揮正負情緒對學生的積極影響,必須優化考評。為此,教師可按學生能力的高、中、低分組進行考評,增加每位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使成功者更加努力,失敗者也不灰心。當然,教師還應偶爾為學生安排一些失敗或較大的困難,使學生產生克服困難的焦慮與緊張。同時,考評的內容也不應僅局限于體育學習方面,也應從課外體育活動方面開展考評,可以給不同特長的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另外,還要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考評,使學生善于發現自己所取得的成功及不足,從而提高成就動機的水平。

2情緒要素的有效調節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誘發主要情緒促進效果整合,可選擇如下教學策略:

(1)好奇策略:創設情景,制造懸念,設置矛盾;呈現新穎、奇特的刺激;變換刺激呈現的方式;變換教學方式、角色交換等。

(2)興趣調節策略:教學內容與學生積極情緒相一致,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實踐,參與教學活動;學生間進行合作學習,激發學生的想象、聯想;教師的言語幽默,教學內容、教學事例從學生的切身性出發,貼近學生的生活。

(3)愉快調節策略:教學是學生經過努力可以完成的,不能太難,也不能太易,使學生體驗成功;根據學生能力水平差異安排學習任務,使學生體驗成功;及時反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樹立榜樣,激發求知欲;使用趣味化,具體形象化的教學方式。

(4)焦慮調節策略:提高任務的難度,限定完成的時間,提高過低焦慮;降低任務的難度,放寬任務完成的時間,降低高焦慮;提供成績信息,而非評價信息;承認錯誤是學習中的一部分,允許犯錯誤,支持改正錯誤,強調個別談話減少公開批評;強調自我比較,減少社會比較;強調組間競爭,減少個人間的競爭;強調努力歸因,減少能力歸因。

長期以來,體育教學一直是教師“示范一講解一組織”學生“聽一看一練”的傳統教學模式,這種單調的教學模式,嚴重抑制了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和運動項目自身魅力所能引發的良好的學習情緒,因此體育課應改革教學模式,積極采用多種有效的調節手段,創造適應學生生理、心理需要的教學情境和良好的情緒環境,努力營造生動活潑、趣味盎然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有趣的體育活動中形成和保持良好的心理體驗。

總的來說,情緒調節教學模式是一個系統工程,其目的是通過調節課堂中短暫的情景性情緒使學生漸漸形成學習的積極情感。

參考文獻

篇4

一.以興趣情感為起點和突破口,變序輻射全篇

這是以學生興趣情感為出發點的變序教學。比如,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了解文章的第一扇窗戶,往往是文章中心的體現。以標題為突破口,輻射全盤,自然血液流暢,使教學進程緊湊嚴密,層次清楚,脈絡清晰。案例:學習《囚綠記》這一課。我沒有按照常規按部就班地教學。而是通讀全文后,采用變序教學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師:囚是什么意思?學生:囚禁。教師:綠代表著什么?學生:綠,代表著生機,生命的充盈和愉悅,代表著美麗和色彩。教師:哪幾段是描寫囚綠的?學生:第8-12段。教師:下面同學們看下這幾段內容。學生感受到綠色的美好,有著自己的感受和體悟,成為愛綠的人。對作者囚禁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作者為什么囚禁綠,有了懸疑的效果,同學們紛紛想破案,渴望得到結果,因而讀書非常有積極性。教師:“囚綠”后,作者為什么又“釋綠”呢?綠色就是單單指的是植物嗎?“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還指什么?學生:這是一種象征的寫法。學生:還代表渴望自由與和平的北平人、在日寇鐵蹄下堅強不屈的中華民族。在這里插入寫作背景,一般寫作背景是在講課伊始介紹,我設置懸念,變序教學,到這里課文即將結束,才補充材料,在學生達到“憤悱”狀態才引入背景,給學生帶來視覺的沖擊和情感的躍動,提高了課堂效率。我對教材進行藝術加工,巧妙地變序,將教材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避免枯燥乏味。變序教學打破由前至后的順序,尋找課文重點部分,進行突破,縮短了學生自己發現的過程,產生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以學生的認知規律為圭臬,變序整合文本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方案,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高中語文教材中有些課文內容分散在全文卻是同類關系,進行梳理整合就會使表述連貫、過渡自然,學生的認知需要先易后難,先簡單后復雜,又比如要先記敘后議論,觀點有所依托。案例:學習《祝福》一課。課文特別長,有1萬多字,里面呈現的內容也比較雜亂。學生并不喜歡讀,怎么辦?我采用變序教學,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并沒有感到厭惡,反而發出上課的時間真短的感嘆。教師:祥林嫂幾次不幸都發生在哪個季節?學生:春天。教師:春天,是希望的象征,是幸福的季節,是生機的,這樣美好的季節,祥林嫂經歷了什么?學生:……教師:這樣美好的季節,祥林嫂卻沒有春天,是誰剝奪了祥林嫂的春天呢?學生1:魯四老爺。學生2:祥林嫂的婆婆。學生3:課文中的我。……“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由記敘到議論,由感性到理性,文本當然有內在的聯系,如果按照常規教學,一段一段分析,學生會一頭霧水,學習難度加大,而變序教學,多元聯系,主動建構,在解讀文本的同時熏陶了情感,發展了思維。如果遇到難度大的連續單元,我也經常變序教學,把它們分隔開來,以降低難度,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高中語文教學承載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情感、意志和積極的心理品質”等使命。變序教學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全面發展語文能力奠基。變序教學顯性表現出的是對知識的打破、重組和運用,隱性的要求是創新的意識,它需要教師具有科研探究的精神,具有發現教學契機的敏銳,具有勇于打破定式的果敢。榜樣的引領也讓學生更具創意和開拓進取的精神。

作者:羅丹

篇5

關鍵詞: 新形勢 高中語文 記敘文教學

記敘和記敘文的起源在沒有文字之前,從我們的祖先結繩記事、圖畫記事、刻契記事開始,經歷了漫長的歷史。可以說記敘文在我們的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人們早有定論,文學作品的創作都應遵循形象思維的原則,高中階段是學生形象思維既豐富又成熟的階段,記敘文是訓練學生形象思維的很好的手段。同時現在的課改又把記敘文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所以要采用適當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學得更投入更輕松,更能把握課文內容,領略范文的精妙,從而達到提升高中語文教學效果的目的。

一、記敘文定義及其突出特點

1.記敘文定義

所謂記敘文,是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記敘文包括的范圍很廣,如記人記事、日記、游記、人物傳記、傳說、新聞、通訊、小說等,都屬于記敘文的范疇。

2.記敘文突出特點

首先,記敘文有一個明確的中心思想。作者歌頌什么,批評什么,贊成什么,反對什么都包含在中心思想里。中心思想有時是直接表達,有時是含蓄間接地表露出來。

其次,記敘文有獨特清晰的思路。圍繞中心思想,安排材料,依據一定線索設計文章脈絡,排列段落順序。記敘文思路分為縱向思路和橫向思路。縱向思路的記敘文是以時間先后的順序和事件發展的過程為線索安排材料。

最后,記敘文的語言比較自由,不像詩歌講韻律,但比較形象、生動。另外,記敘文反映的內容還要求真人真事,不像小說那樣可以虛構。

二、新形勢下高中語文記敘文教學的體會

1.加強記敘文訓練提升現代文閱讀能力

記敘文教學這一概念,主要指的是一種訓練文體。這種文體以寫人、記事、描景、狀物為其內容特征,以敘述、描寫為其表達特征,我們可以把它和閱讀教學結合起來。在閱讀教學中記敘文教學歷來占有很大比重,非記敘類文章中也有記敘成分,鑒賞、評價、感悟是現代文閱讀的一項重要內容,如對文章的思想內容進行評價,對作品中的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進行初步賞析。教給記敘文文體知識――記敘、議論、抒情、描寫,并指導學生進行這方面的片斷訓練或作文訓練,對學生幫助很大,尤其是描法。按內容主要有肖像描寫、語言描寫,等等。從另一個角度還可分為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及直接描寫、間接描寫,等等。有了對這些手法技巧的熟練運用,再讀記敘類的現代文閱讀學生就有了理論支持。如果不對學生進行記敘文訓練,這些技巧就只能靠老師的灌輸學生的死記硬背,同時學生平時閱讀的文章多以記敘類為主,有了這方面的訓練學生也能學以致用。引導學生學習記敘文的特點,進行記敘文寫作訓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提高學生理解與運用文字的水平。這在無形中就提高了學生的現代文閱讀水平。尤其是以下幾類現代文閱讀:(1)對人物未知命運的推測,對故事情節的推測和想象等;(2)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句子和段落的含義及作用;(3)鑒賞、感悟文學作品能力;(4)推斷、聯想、想象等創造能力等題型幫助很大。

2.通過記敘文教學培養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能力

面臨世界范圍內“知識爆炸”、“知識經濟”的新形勢,培養、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的問題,越來越引起了許多教育科學工作者的高度重視,聯想與想象是創新的基石,而通過記敘文的寫作練習,培養、發展學生形象思維的能力,無疑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現在盡管作文體裁是多方面的,盡管高中作文是文體不限,但學生寫都是以議論文為主,而把話題寫成議論文的路子很窄,立意思路甚至語言往往大同小異,比如寫和挫折、持之以恒等內容的作文,學生往往聯想到愛迪生發明電燈泡的故事及張海迪的故事,往往概括完故事加幾句議論抒情。所以看學生作文總易給人以似曾相識之感。因為以議論為主要表現方法,對社會生活中的人或事進行分析評論的文章稱為議論文。議論文與學生的思維判斷分析能力關系密切,議論文雖也需聯想和想象,但聯想很多都停留在由此及彼的淺層次上。而記敘文則與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能力關系密切。記敘文的聯想更豐富多樣,而且記敘文的想象是在聯想基礎上的升華,不管是寫人記敘文還是記事寫景記敘文都需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只有這樣才能讓情節曲折,語言生動形象。聯想和想象都是由此到彼的心理過程。由一點出發,多角度想象,這個“彼”可以是具象直觀的畫面,也可以是抽象的人生哲理。我們在記敘文寫作中經常需要的是由抽象到具體再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每一次專項片斷訓練或整篇作文訓練都是對學生想象力的發掘和提高。

3.尋找審美光點誘發學生審美體驗

審美體驗的本質是一種對象化的自我享受。作為一種審美享受,所欣賞并為之感到愉快的不應該是客觀的對象,而應該是自我的情感。記敘文教學中應誘導激發學生對記敘文作品的審美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產生深刻的審美體驗。為達到這個目的,在教學中可采取設計審美議題和尋找審美光點的方式。

設計審美議題就是指在教學中根據課文的審美特點,從不同的角度確定幾個審美題目,讓學生鑒賞評析時自由選擇。尋找審美光點,美存在于記敘文的構思、情節、故事、景物、人物、技巧之中,如果不善于或者不能尋找出審美光點,就不能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要對美的媒介有美的體驗,必須具有美的審視力。施教者只有重視知識的多層面指導、多角度引導,才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巴金的散文《燈》,從“我半夜從噩夢中驚醒”起筆,就以燈為線索,由眼前的“幾點燈光”引起追憶和聯想,寫了一個又一個關于燈的故事。這一個個的故事都離不開黑夜與昏黃色的燈光。這夜是無邊無際的漆黑一片,它是全文的主色,而這主色,也正是對當時國統區的黑暗的真實寫照;昏黃色的燈光雖然朦朧,但在無邊無際的黑色的襯托下,卻又顯得那樣明亮,它無疑給身處黑暗中的人以光明和希望。作者正是運用了黑色和昏黃色所形成的色彩反差,使作品中所寫到的每一個關于燈的故事都得到了升華。在教學中應以這種色彩的描繪作為審美光點,不僅要啟迪學生深入體驗審美創造的流程思路,而且要引導他們深入文章深層的美學世界,掌握表現美、創造美的寫作技法和藝術真諦。

“文無體不立”,學生不了解文體的知識,就等于沒有掌握閱讀和寫作各類文章的技巧。記敘類文章在學生閱讀生活中占很大比重,甚至在人一生的閱讀中都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在現實的教改背景下,我們必須從新的方位、新的視角來研究記敘文的教學,實踐記敘文教學。

參考文獻:

篇6

作者:熊朝紅

加強對中小學教師的培訓是教師個人發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的重要條件。教師培訓作為教師成長有效途徑之一,它能滿足教師的發展,可直接彌補教師所學的某些不足,為教師的政治、思想、業務等方面的素養“充電”、“加油”;它能激發教師的成就動機,教師發展越充分,就越有信心全面實現自身的價值;它能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一方面使一些表現好的教師更加上進,另一方面,可以使后進教師有所轉變;它能幫助教師協調人際關系,在師資培訓的價值取向上,以往大多趨向于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其實有些教師教育效率不高的癥結往往不是其掌握的知識、技能等不夠,而是一些人格因素及其引起的師生之間、教師之間等的矛盾。

為了增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更好地發揮培訓效能,我校組織部分老師分為兩組于2014年2月25日――28日深入全區幼兒園、小學、中學等28所學校,發放教師培訓需求問卷140份,組織各校中層干部、班主任及教師代表,采取署名方式填寫,回收140份,同時與部分學校業務校長采取面對面方式了解調查。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1.年齡及職稱。在提交問卷的140名教師中,年齡在35歲以下的有59人,45歲以上的31人;中級職稱占46%,初級及未評職稱的占34%。年齡老、中、青兼顧,職稱初、中、高級均涉及。

2.課后反思。有91.8%的教師會“思考這節課的得失及其原因”,同時有56%的“寫教學隨筆”;23%的“寫教育故事”。反思是人類不斷發展的動力,我們絕大多數老師能以不同方式思考,在反思中成長進步。

3.崇拜的教育專家或名師。在提交的140份問卷中,有110人填寫了自己崇拜的對象。古代的孔子、朱熹,近代的陶行知、葉圣陶,當代魏書生、李鎮西;幼兒學段的許卓婭,小學學段的錢守旺,中學學段的余映潮等28名教育家或名師,最聚焦的要數陶行知,有50人認可并崇拜他。

4.授課采取的教學手段。103人采取“制作課件并借鑒同行的方法”,同時51人“自制教具、掛圖”,只有4人表明自己“沒采取什么手段”。絕大多數老師均能采取并借用教具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5.教師對學生開展的教育形式。“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占50%;“組織學科競賽”的有39%;“辦小報”的占7.5%;“什么也沒做”的占3.5%。老師們總在想辦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力。

6.充實教學內容的方法。113人次選擇“上網搜索”;62人次采取“購買相關資料、書籍”;43人次“找同事或圖書室借資料”。課外資料成為教師教學的有益補充。

篇7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質量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廣和深入進行,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者必須更新培訓觀念,改革培訓模式,探索新的適合當地實際的繼續教育培訓模式,促進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工作。

當前,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存在許多問題,例如,由于繼續教育培訓學分與職稱評聘關系的緊密程度還沒有高度凸顯,致使教師參與繼續教育培訓的主動性不是太高;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大多數為通識培訓,專業性不是太強,致使培訓的實效性不太強;培訓機構人員自身參加更高機構專業培訓的機制不太健全,加上不重視自身業務素質的不斷提升,致使知識老化,素質不全面,很不能適應新課改對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學習的新要求,參訓教師意見比較大;培訓內容沒有“自助餐”式的可選擇性,只能是我上啥菜你就吃啥菜,致使參訓教師在繼續教育中的選擇權不大;農村中小學由于編制太緊,“一個蘿卜一個坑”,尤其小規模學校更是一個老師包一個班,身患小病也不能請假,更不用談丟下學生去參加繼續教育學習培訓了,即使有參加培訓的可能,(由于丟下本班學生委托給他人照看也只是管管紀律不出亂子,受托者還有本班的各項教育教學任務在等他呢),也是身在培訓課堂,而心卻在學生身上,就怕學生出點問題,至于班上學生教學任務的耽誤等,也只能等培訓回來后補課了,很難將全部心思花在繼續教育培訓學習上;正常的節假日他們也希望得到正常休息,以便處理家務,如搞搞衛生、洗洗衣服、干干農活等,這樣就造成嚴重的工學矛盾,何況正常的節假日休息是農村中小學教師正常的權力,相對于學期中間的指派性參訓活動,他們為了晉升職稱不得不選擇參加于假期里舉辦的繼續教育培訓活動,雖然從心眼里來說是不得已而選擇這個時間段的培訓(雖然參訓要犧牲許多家庭事務時間,但卻沒有犧牲自己所帶班級孩子們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激勵機制不完善,相當部分中學學區沒有健全的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管理辦法,培訓無規劃,選人亂指派,哪位教師應該參加培訓心中無數,尤其對上面分派的參訓人數隨口分解,不能照顧即將參加職稱評聘的教師;有些學區學校對派出參加培訓的教師監督管理不到位,不能配合培訓單位實施積極的科學管理,例如,督促參訓教師拓展延伸作業的完成,反而委托許多無關的其他事務要求等。

結合中小學教師培訓本職工作,結合前述現狀,特提出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質量的對策思考如下。

一、加強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管理工作

中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學習培訓既是教師的權利,又是其應盡的義務,政府部門應切實履行教育行政職能,既協調各方力量、保證教師繼續教育權利的實現,又要加強監督、保證各項政策的落實到位,探索不斷提高培訓效率的新方式、新方法。

二、注重繼續教育培訓內容與教育教學實際相融合

培訓機構及相關人員應經常深入中小學教學活動中了解教育實際問題,多聽取一線教師意見,然后深入分析,找準原因,再確定適當的教學內容、形式以及培訓者的人選等,這樣才有可能得到大家尤其是一線教師的認同。

三、提高培訓者的素質與能力

對培訓者進行提高培訓,建立培訓競爭上崗制度。培訓單位應面向社會,從有教育教學經驗又愿意為繼續教育培訓做工作的一線校長及教師隊伍中聘請兼職培訓教師建立地方培訓專家庫,適時組織學習參觀培訓,分解培訓專題,平日備課,到時積極上陣。

四、提高中小學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的積極性

要從現代成人教育理論實際出發,有效地利用教師已有的教育資源,采用參與式、案例式、觀摩研討式等培訓方法,讓他們平等、主動地參與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來,在活動、表現和體驗中反思已有觀念和經驗,在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識和經驗,從而獲得提高與發展。

五、探索和改進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模式

當前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主要采用“培訓機構”模式。對此必須不斷改進以受訓者為本的培訓新模式。一些農村地區摸索實踐的由學校聯合在教學片區組織教師進行繼續教育的模式值得借鑒。

六、不斷創新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方法

根據教師需求,提供多樣化的培訓內容;創設集中培訓的學習情境,為教師學習創造和諧環境;創建民主對話的繼續教育培訓氣氛;發揮一線教師的優勢,豐富培訓資源。

七、充分發揮現代遠程網絡技術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培訓機構應加強網絡建設,為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提供服務,有效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質量,推動教師繼續教育向縱深方向發展。

八、建立健全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制度

應制訂切實可行的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管理制度,在堅持統一培訓的前提下,提倡教師自主選擇繼續教育學習方式和內容,引導他們向書本學習,向生活學習,向他人學習,向社會學習;應該立足實際,加強引導和監督,逐步探索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師繼續教育自主創新之路,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繼續教育新格局。

篇8

【關鍵詞】交際法 虛擬語氣 高職英語 語法教學

一、引言

虛擬語氣這一語法內容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是一大難點。由于語法規則比較復雜,學生需要記憶的條條框框較多,需要針對不同的語言環境做出靈活應變的東西也比較多,所以如何指導學生理解虛擬語氣的特征,全面有效的幫助學生總結規則,并通過適當的練習指導學生加以應用,最終達到鞏固掌握知識的目的,是值得教師研究的問題。

著名的語言學家Brumfit提出的Communicate-Present Language-Drill Practice-Communicate模式,即交際-呈現語言點-句型操練-再交際的模式。運用這一模式教學,不是把語言點孤立地呈現,而是運用語言點進行相關的交際活動。引導學生用交際的方式向授課內容過渡,對語言點進行講解,并進行相應的句型操練。學生掌握了該語言點后,教師創設情境,再進行交際訓練。這個模式通過多次的強化之后,達到了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目的。

二、虛擬語氣教學實例

根據Brumfit的教學模式,筆者對虛擬語氣教學進行了嘗試和探索。

1. Communicate交際環節

T: Do you know who the man in the picture is?

S: Yes. He is Superman.

T: Exactly. What can Superman do?

S: He can fly. He can save a lot of people even the whole world.

T: Right.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Superman?

S: If I were Superman, I would help those people who were in trouble.

首先,展示“超人”圖片,引出話題“超人能做什么?”“如果你是超人,你能做什么?”通過交際情境的問答,讓學生了解虛擬語氣是一種非真實情況,表示一種假想的情況或主觀愿望。

2. Present Language呈現環節

這時,教師通過設置不同的情景呈現If虛擬條件句的三種情況,讓學生注意語法規則,發現與不同時間事實相反的虛擬條件句特點。

Now 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class, I find some of you are whispering secretly, if you paid more attention to your study, you could make great progress.(與現在事實相反)

Yesterday we had an English test, if you had been more careful, you would have got a high mark.(與過去事實相反)

The next day we will have a day off and go to climb the mountain, if you were to buy a pair of sport shoes, you could feel more comfortable while climbing.(與將來事實相反)

引導學生把觀察到的語言現象歸納規律,使知識系統化,便于理解掌握。

時間 從句 主句

與現在事實相反 助動詞 be用 were

實義動詞 do 用 did would/should/could /might +do sth.

與過去事實相反 had done would/should/could

/might+ have done sth.

與將來事實相反 did / were

should do

were to do would/should/could /might+ do sth.

3. Drill Practice操練環節

學生對虛擬語氣結構理解之后繼續進行以下操練:

Teacher: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on the lottery?

Student1: I would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if I won the lottery.

Student2: I would give 50% money to the Hope Project if I won the lottery.

Teacher: What could you have done if it hadn’t rained so hard yesterday?

Student3: I could have played football if it hadn’t rained so hard yesterday.

Student4: I could have had the basketball match if it hadn’t rained so hard yesterday.

Teacher: What should you do if he were to call you tomorrow?

Student5: I should tell him what happened if he were to call me tomorrow.

Student6: I should invited him if he were to call me tomorrow.

通過反復操練,讓學生對虛擬條件句的三種基本情況熟能生巧并能夠融會貫通。

4. Communicate再交際環節

學生基本掌握了虛擬條件句后,可以創設一定的語言環境進行新的語法結構交際訓練。例如:我收到了好友的一條短信,好友從外地來錫,請我四點半到機場接她。可是現在離四點半只有半小時了,走出去打車肯定來不及了,這時我們可以用哪些話來表達焦慮呢?

Teacher: I wish I could fly as a bird.

Student1: I wish you could run as fast as possible.

Teacher: My friend suggested that I (should) drive there.

Student2: My suggestion was that you (should) drive there.

Teacher: It’s high time that I should leave.

Student3: It’s high time that you left quickly.

Teacher: If only I had a car!

Student4: It’s necessary that you (should) have a car.

本環節并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對交際活動的強化和拓展延伸,可以通過師生活動、生生活動,積極討論,參與課堂,教師適當的點撥拓寬語法知識,使學生能把這些語法知識轉化成自己的語言能力。

三、啟示

從虛擬語氣教學實例反思高職英語語法教學的現狀,教師極需改變傳統的“機械操練式教學”。合理使用交際法進行語法教學,創設一定的生活或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在學習和探究中由淺入深、從低到高地掌握所授知識,培養學生正確運用語言的能力。

語法教學應思考如何源于生活,真實性賦予語言生命,回歸語用,關聯性有助于語言內化。通過聽說活動,多樣性提高語言能力,關注學生,主體性賦予課堂活力。在高職英語語法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遵循以學生為中心,有效地運用交際法策略,使語法教學不是費時低效,而是生動有趣、省時高效。

在教學實踐中,有不少老師意識到了語法教學的重要性。為改變傳統語法教學沉悶的“填鴨式”,教師應當學會運用交際法策略,自主創設情境,并把握好趣味性、真實性、交際性的原則。在交際法策略中學習語法,學生能夠獲得語言輸入,并通過在交際中運用語言,在語言輸出中完成語法形式與功能的轉換。

從虛擬語氣教學實例看出教師以生為本,充分運用交際法教學策略,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語言交際能力。教師應多研究教材、多研究學生,與學生多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興趣個性,優化教學策略,讓學生輕松愉快地理解語法、體驗語法、運用語法。

參考文獻:

[1]Brumfit municative Method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don University Press,1984.

[2]張道真.實用英語語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3]阮蓮菊.交際法在高職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8,(4).

[4]王曉萍.高職英語語法教學的不良傾向及其對策[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7,(1).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亚洲动漫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 | 视频二区精品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a级片 | 亚洲Aⅴ狠狠爱一区二区三区 | 色婷婷综合精品中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