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評論》雜志論文投稿要求:
Ⅰ、來稿文責自負,文章力求簡明嚴謹,資料數據正確可靠,必須包括:文題、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
Ⅱ、來稿文字要求精練緊湊,通順準確,重點突出,層次清晰。
Ⅲ、中文標題一般不超過20字。應準確、簡明地反映文章內容,避免使用未約定俗成的縮寫詞、字符、代號等。
Ⅳ、參考文獻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表示(如,[1]、[2]、[3]……),要在文中標出序號的位置(右上角標)。
Ⅴ、關鍵詞為3-5個,要求摘引反映論文主要內容的名詞或詞組。
雜志發文主題分析如下: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北京大學 | 164 | 犯罪;刑法;刑事;刑罰;犯罪論 |
西南政法大學 | 47 | 刑事;犯罪;司法;訴訟;刑法 |
清華大學 | 43 | 犯罪;法益;故意;刑法;刑事 |
中國人民大學 | 38 | 犯罪;刑法;刑事;故意;司法 |
中國政法大學 | 30 | 犯罪;刑法;刑事;犯罪論;教義學 |
中國社會科學院 | 18 | 刑事;犯罪;刑法;訴訟;追訴 |
吉林大學 | 17 | 犯罪;刑法;刑事;正當;司法 |
南京師范大學 | 14 | 犯罪;刑法;刑事;危害公共安全;... |
四川大學 | 14 | 刑事;訴訟;違法;犯罪;辯護 |
武漢大學 | 14 | 犯罪;可罰性;刑罰;刑事;正當 |
雜志往期論文摘錄展示
三階層的定罪邏輯及其背后的理論梳理——基于對一份德國判決書的解讀
三階層犯罪論體系與刑事判決書的對接——以德國波恩州法院關于一起故意殺人未遂案的判決書為視角
論故意殺人未遂與故意傷害罪的競合關系
間接故意以及犯罪承接理論的批判性反思
犯罪動機的概念廓清以及體系性地位初探——基于德國刑法典第211條謀殺罪的研究
論刑法中的動機錯誤——以人格刑法學為視角
簡論精神障礙者刑事責任能力的認定——從波恩法院之刑事判決談起
管窺德國量刑法——兼與我國量刑規范化改革相比較
論德國刑法的量刑因素及其應用——以哈逖姆·馬斯洛依案件判決書展開
司法鑒定改革的德國啟示——從一份德國法院刑事判決書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