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6 09:00:11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fā)表網(wǎng)為您精選了8篇流感護理措施,愿這些內(nèi)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1 心理反應分析
與“H1N1”相關的精神障礙應包括“H1N1”恐怖癥、相關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急性應激障礙、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及適應等。從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后,災難精神衛(wèi)生救援工作經(jīng)驗表明,對參與救災人員、患者及一般人群進行適當?shù)男睦砀深A,減少心理障礙的發(fā)生,勢在必行。
1.1醫(yī)護人員的心理反應:面對“H1N1”時期,有的醫(yī)護人員表現(xiàn)失眠、憤怒、渾身發(fā)抖、腦子控制不住,總擔心自己被感染上此病。有的表現(xiàn)焦慮、緊張、害怕死、心煩意亂、脾氣大、抑郁、內(nèi)疚、無力、出冷汗、食欲不振、心跳加快、頭暈、頭痛、惡心、胃部不適、噩夢、幻覺等,生活工作受到影響。
1.2“H1N1”隔離留觀者的心理反應:此類人員因懷疑而被隔離進行醫(yī)學觀察,在我縣留觀站的大部分是初中學生。這類人員更易出現(xiàn)恐懼感和焦慮、自卑、情緒不穩(wěn),一是怕影響學習;二是怕染上此病,故常感到心理壓抑、悲觀、委屈,有時哭泣、拒絕進食、煩躁等,從而影響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使自己陷入無形的害怕和恐懼的壓力中。
1.3“H1N1”患者的心理反應:此類患者更有自卑心理,認為自己很倒霉,表現(xiàn)焦慮,抑郁情緒及無助和無望感。有的患者因為得知自己感染此病,認為這病是從國外帶回來的,很可怕,又怕自己傳染給其他人,而出現(xiàn)內(nèi)疚和負罪感,有部分患者怕出院后不被社會接納,而表現(xiàn)煩躁和坐立不安、失眠或植物神經(jīng)功能障礙等。
2.1疏導不良心理情緒:醫(yī)護人員在第一時間應告訴患者及來訪人員:面對突發(fā)事件,首先要接納和理解自己所出現(xiàn)的恐懼和緊張情緒,不要去排斥這種情緒。正確的做法是當出現(xiàn)恐懼、焦慮、緊張情緒時,就大膽說出來,讓情緒得到合理的發(fā)泄,而不是排斥它,這些情緒就會減輕。教會他們明白,有些情緒反應不是自己能控制的,這時最好選擇尋求家人、朋友、同事等給予的情感支持,通過交流來減輕內(nèi)心的不安,坦然面對和承認自己的心理感受,不必刻意強迫自己抵制或否認在面對災害和突發(fā)事件時產(chǎn)生的影響、擔憂、驚慌和無助等體驗,盡量保持平和心態(tài),切不可以煙酒來排遣壓力,更不可發(fā)怒沖動,同時,啟動科學的心理調(diào)節(jié)措施,進行一些能讓自己放松的活動,如聽音樂、看小說、寫日記、復習功課,使情緒轉移,冷靜面對疫情,面對大自然變化,增長知識,舒緩壓力,創(chuàng)造歡樂。
[關鍵詞]腫瘤患者;PICC;感染因素;護理措施
近年來,腫瘤疾病發(fā)病率持續(xù)上漲,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目前,臨床均借助化療療法治療,常用措施為中心靜脈導管(PICC),該導管可快速建立靜脈通道,減輕患者臨床疼痛度。然由于PICC留置期間易出現(xiàn)感染、靜脈炎等病癥,間接增加患者疼痛和醫(yī)療負擔。因此,如何預防PICC導管感染是臨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進一步探討腫瘤患者PICC相關因素及護理干預措施,本研究將我院接收患者作為調(diào)查對象。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為我院2010年5月~2014年11月之間的100例PICC置管的腫瘤患者,根據(jù)時期不同進行分組。將2010年4月~2012年7月接收腫瘤PCII留置患者50例作為對照組,男、女患者分別31例、19例,年齡25~75歲,平均(45.5±1.5)歲,疾病史1~4年,平均(2.1±0.1)年,導管留置時間4~356d,平均(152.2±12.2)d;將2012年9月~2014年11月接收患者作為觀察組,男、女患者分別32例、18例,年齡26~76歲,平均(45.6±1.6)歲,疾病史1~5年,平均(2.2±0.2)年,導管留置時間5~360d,平均(152.3±12.3)d。兩組PICC腫瘤患者年齡段、疾病史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患者年齡25~76歲;(2)診斷為惡性腫瘤且行PICC置管;(3)PICC血流感染患者同意進行血培養(yǎng)及導管尖端培養(yǎng),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況下計劃拔管。排除標準:(1)PICC置管禁忌證;(2)懷疑全身感染或其他部位感染;(3)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征者;(4)有嚴重出血傾向或穿刺部位皮膚破損者。
1.3萬法
臨床選用BD公司生產(chǎn)的中心靜脈導管和美國碧迪公司的PICC穿刺包,均可連接可來福無針密閉型輸液接頭,并選用統(tǒng)一的生理鹽水作為封管液體。手術期間,醫(yī)護人員需確保在無菌環(huán)境下執(zhí)行相關操作,將PICC導管植入患者血管,若期間出現(xiàn)局部疼痛、紅腫或患者表現(xiàn)為寒戰(zhàn)、高熱等癥狀需行拔管處理,分別采取患者分泌物、靜脈血等進行檢驗。
1.4臨床診斷
臨床針對局部伴有疼痛、紅腫等患者分泌物進行檢驗,結果證實為細菌感染;血行感染患者發(fā)熱、寒戰(zhàn),對病原體的血液進行分離,并將其他的感染源排除,在下列情況下滿足其中一條即可診斷為導管相關的血流感染:導管樣本的培養(yǎng)是診斷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主要標準,半定量和定量培養(yǎng)結果分別為≥15.0cfu/cO、≥102.0cfu/cO,亦伴有不同程度的中毒癥狀;中心靜脈血培養(yǎng)陽性率檢測結果高于外周靜脈血培養(yǎng)結果。
1.5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主要選用SPSS18.0軟件進行相關數(shù)據(jù)的研究和分析,按照臨床參數(shù)種類進行x2檢驗,以P
2結果
2.1影響因素
對照組患者發(fā)生感染10例,感染發(fā)生率20.0%,其中置管操作導致感染4例(40.0%),導管固定不牢移行導致感染3例(30.0%),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導致感染3例(30.0%),各因素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干預效果比較
兩組腫瘤患者PICC留置期間均出現(xiàn)感染現(xiàn)象,但觀察組患者感染者3例,感染率為6.0%;對照組感染者10例,感染率為20.0%,兩者感染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討論
3.1臨床PICC感染的相關因素
(1)置管操作因素。本次調(diào)查結果表明,PICC導管留置過程中的相關操作是導致感染的主要因素,如:臨床置管操作前期未對操作環(huán)境進行特殊化處理,普遍存在大多數(shù)操作人員穿普通工作服的現(xiàn)象,間接降低無菌性;導管預處理過程中行基礎化的肝素液沖管處理;少數(shù)患者選用頭部靜脈,增加其反復性送管率,加大血管損傷;導管固定期間選用透明敷料,一旦患者出汗過多,將導致其皮膚潮濕;(2)導管移行。導管佩戴過程中,存在于肘窩處的導管易出現(xiàn)異動現(xiàn)象,加大臨床感染率;(3)免疫功能降低。腫瘤患者化療處理后白細胞計數(shù)將降低,或致使其處于骨髓抑制狀態(tài),間接降低免疫功能,加大感染率;患者未充分掌握導管維護措施,誘發(fā)感染。
3.2護理干預措施
3.2.1置管時機臨床腫瘤患者PICC置管前期,需密切評估患者病情變化,針對白細胞指標下降、感染期、敗血癥期等患者來說,應避免PICC置管。并且,臨床所使用的導管需盡最大限度的選擇三向瓣式PICC管,可有效預防返流、降低不良反應。
3.2.2置管操作(1)置管環(huán)境。臨床置管前期,醫(yī)護人員需對操作環(huán)境進行消毒預處理,讓其自然干燥,隨后借助紫外線消毒空氣,時間為20min。置管過程中需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原則,佩戴口罩、無菌手套等;(2)導管處理。目前,臨床導管處理過程中均借助肝素液沖管,致使臨床效果不明顯。因而,臨床需選用合適、有效液體進行沖管處理。如:地塞米松,將該藥物充分稀釋后浸泡導管,可有效預防靜脈炎病癥。糖皮質(zhì)激素可控制炎性因子,減少相應炎性因子的釋放總量,從而減輕炎性反應,增強抗過敏性能;(3)穿刺部位。臨床置管期間首先需選擇粗直、瓣膜少的靜脈,若無法查找可選擇正中靜脈血管,位于肘周上方二指處,于此處穿刺處理可預防導管的移動,降低感染發(fā)生率;(4)消毒劑。導管留置前期需對患者皮膚進行消毒處理,一旦消毒劑選用不當,將直接造成感染。在這種情況下,需選用合適消毒劑及消毒方法,如:首先用酒精消毒3~4次,隨后再用安爾碘消毒3~4次,消毒面積為10.0cm×10.0cm,按照順時針、逆時針的方式交替進行,自然晾干,以達到最終的消毒目的。
3.2.3導管固定
臨床用無菌透明敷料固定導管,以保證皮膚干燥。此類敷料更加適用于易出汗患者,可有效降低感染率。并且,導管外露部位還可固定于患者前臂,避免導管的移動,進一步降低感染。
3.2.4封管PICC導管的封管處理意義重大,需引起高度重視。可于封管處理前期借助生理鹽水進行沖管,隨后借助肝素液封管。如:脂肪乳、化療藥物使用后,需立即使用生理鹽水脈式?jīng)_管,以減少藥液附著量。肝素液抗菌效果突出,可預防血栓沉積量,在預防導管相關血流感染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此外,臨床期間還需強化無針正壓接頭的應用,可使用可來福正壓接頭進行液體的輸注處理,輸注前期首先需對接頭內(nèi)緣、外緣進行逆時針、順時針相互交替式消毒處理2次,封管后再按照此類方法消毒,隨后借助無菌紗布包裹、固定,預防接頭污染。此類接頭需每8天更換一次,臨床優(yōu)勢:可降低醫(yī)護人員損傷,更為主要的是此類接頭協(xié)同作用顯著,尤其是上腔靜脈高壓患者,可有效預防血栓的形成,降低靜脈炎病癥的發(fā)生率。
3.2.5觀察臨床腫瘤患者化療結束后需密切觀察患者溫度、血常規(guī)等情況,一旦出現(xiàn)感染性征兆后應立即進行細菌培養(yǎng),確定病原菌。同時,還需觀察腫瘤患者病情變化情況,一旦出現(xiàn)不適現(xiàn)象后立即進行檢查,以及時發(fā)現(xiàn)感染性因素。
3.2.6健康教育腫瘤PICC置管患者住院過程中,醫(yī)護人員需向其講解相關注意事項,如:管道的維護措施、洗澡保護措施等,確保每位患者均充分掌握相關知識?;颊叱鲈汉螅t(yī)護人員還需電話隨訪,以了解患者院外情況,并針對其存在問題耐心講解處理措施,進而提高置管安全性。
肝良性腫瘤主要包括肝血管瘤、肝局灶性結節(jié)增生以及肝腺瘤三大類。肝臟良性腫瘤比較常見,但通常沒有臨床表現(xiàn),大多數(shù)病例都是通過超聲或其他掃描檢查偶然發(fā)現(xiàn),還有些病例則因為肝腫大、右上腹不適或腹腔內(nèi)出血而被發(fā)現(xiàn)。此類病人肝功能檢查往往正?;騼H有輕微變化,雖然掃描技術和血管造影??商峁┮恍┬g前診斷線索,但確診常有賴于剖腹探查。
(一)護理評估
1.健康史 了解病人的性別、年齡、飲食情況,詢問有無口服避孕藥、雌激素史,有無上腹部不適、腹脹、食欲減退等癥狀。
2.臨床表現(xiàn)
(1)肝血管瘤:隨腫瘤部位、大小、增長速度及肝實質(zhì)受累程度不同而異。小者無癥狀,大者可壓迫胃腸及膽道而引起腹痛、黃疸或消化不良癥狀。少數(shù)因腫瘤自發(fā)性破裂或瘤蒂扭轉而呈急腹癥表現(xiàn)。臨床上可將其分為4型:隱匿型、腹塊型、內(nèi)出血型及瘤蒂扭轉型,以腹塊型最多見。腹塊位于上腹部,表面光滑,質(zhì)地軟硬不一,有囊性感和有較大的可變性。邊界清楚,與肝臟相連,隨呼吸上下移動,一般無壓痛。部分病例在病變區(qū)可聞及血管雜音,少數(shù)病人可伴有微血管性溶血性貧血。血栓形成后導致凝血因子被消耗,亦可表現(xiàn)血小板減少或低纖維蛋白原血癥。肝功能試驗一般正常。
(2)肝局灶性結節(jié)增生:一般無癥狀,可表現(xiàn)為腹部腫塊,少數(shù)病例可自發(fā)性破裂而大出血,出現(xiàn)急腹癥表現(xiàn)。
(3)肝腺瘤:腫瘤體積小者,可無任何癥狀;當腫瘤增大壓迫正常肝細胞或影響鄰近器官功能時,可出現(xiàn)上腹部脹痛不適、惡心、納差和上腹牽拉感等癥狀。約l/3的病人上腹部可觸及表面光滑、質(zhì)硬的腫塊。隨著腫瘤增大,其中心部可發(fā)生壞死和出血,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急腹癥。瘤內(nèi)出血者,常有發(fā)作性右上腹痛、發(fā)熱,偶有黃疸或寒戰(zhàn),右上腹肌緊張、壓痛,白細胞計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增高等表現(xiàn)。腫瘤破裂引起腹腔內(nèi)出血者,突發(fā)右上腹劇痛,心慌、出冷汗,腹部有壓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癥狀,嚴重者可出現(xiàn)休克。
3.輔助檢查
(1)B型超聲檢查:此方法能早期發(fā)現(xiàn)病變,分辨直徑1~2cm的腫瘤,而且能準確定位。B超檢查大多數(shù)血管瘤為低回聲,少數(shù)為邊界光滑的低回聲占位;肝局灶性結節(jié)增生可以有低、高或混合回聲,缺乏特征性,可見纖維分隔。B超對判斷肝腺瘤部位、大小及內(nèi)容物有一定幫助,是首選檢查方法。
(2)CT檢查:平掃時肝血管瘤為低密度病變,CT增強掃描時病變周圍出現(xiàn)增強的暈環(huán),隨后向中心彌散使病變完全充盈。平掃時肝局灶性結節(jié)增生為肝內(nèi)低密度或等密度改變,邊界清楚。當中心存在纖維性瘢痕時,可見從中心向邊緣呈放射狀分布的低密度影像為其特征。
(3)MRI檢查:對肝血管瘤有特殊的診斷意義,T2加權圖像呈高信號密集區(qū),稱為“燈泡征”改變。
(4)肝血管造影:診斷準確率高,假陽性率低,并能準確顯示病變范圍,有助于選擇治療方案;但此法對于肝血管瘤為創(chuàng)傷性檢查,應留待其他方法不能確定診斷時施行。肝局灶性結節(jié)增生典型病變可表現(xiàn)為血管呈放射狀分布如輪輻樣和外圍血管的抱球現(xiàn)象。
(5)放射性核素肝掃描:采用99mTc標記的自體紅細胞行放射性核素血池填充掃描,對血管瘤有確診意義。肝局灶性結節(jié)增生65%的病變可見有核素濃聚,因該種病變內(nèi)有肝巨噬細胞,所以能凝聚核素,這點和其他良惡性腫瘤不同,因而有較高診斷價值。肝腺瘤直徑>2~3cm者,肝內(nèi)可顯示放射性稀疏區(qū)。
4.治療原則 小的無癥狀的肝血管瘤不需治療,但應每隔3~6個月做B超檢查,動態(tài)觀察腫瘤變化。對于直徑>8cm或有癥狀的血管瘤應予以治療。肝切除是治療肝海綿狀血管瘤最有效的方法。肝腺瘤一旦明確診斷或考慮為本病,應予以手術切除。
(二)護理措施
1.緩解疼痛不適
(1)評估疼痛部位、性質(zhì)、程度、持續(xù)時間及病人焦慮程度。
(2)根據(jù)疼痛原因予以相應處理,腫瘤破裂、扭轉者,配合醫(yī)生做好相應手術準備。
(3)術后疼痛安置半臥位,減輕傷口張力,利于傷口愈合。
(4)合理固定各引流管,保持有效引流,減少牽拉所引起的疼痛。
(5)做好心理護理,應用放松療法,減輕病人焦慮。
(6)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止痛劑。
2.給予有關疾病指導
(1)評估病人理解能力、學習能力、對疾病的了解程度。
(2)告知病人發(fā)病可能的誘因,如肝腺瘤病人減少避孕藥的應用。
(3)向病人講解主要檢查方法及定期復查的重要性。
(4)腫瘤小又無癥狀者,可保守治療。出現(xiàn)腫瘤巨大有壓迫、扭轉、破裂癥狀者,立即手術治療,并告知手術后注意事項。
(5)給予飲食及活動指導。多吃蔬菜、水果,適量活動,勞逸結合。
參 考 文 獻
[1]李海蘭,凌淑群.15例原發(fā)性肝癌圍手術期護理[J].當代護士(綜合版),2007,10(1):28-29.
[2]羅春妹,曾素英,黃躍英,等.62例原發(fā)性肝癌手術切除的圍手術期護理[J].實用臨床醫(yī)學,2008,9(9),116-117.
【關鍵詞】婦科;尿潴留;護理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174-02
現(xiàn)代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及社會壓力的增加,導致現(xiàn)代女性患上婦科疾病的概率日漸增高,隨著現(xiàn)代醫(yī)療技術水平的進步,對患者開展婦科手術是根治這類婦科疾病的關鍵所在。然而,婦科手術雖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保障患者的預后,但某些術后并發(fā)癥也隨之而來,其中,尿潴留是婦科術后患者中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1]。因此,現(xiàn)選取我院婦科收治的60例手術患者并對其展開研究,詳細情況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從2012年6月――2013年6月這一時期內(nèi),我院婦科收治的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中抽取6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患者的年齡均在23-64歲的范圍內(nèi),平均年齡36.7±3.2歲。其中,子宮肌瘤22例,宮外孕20例,宮頸癌14例,子宮脫垂4例。選取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為婦科術后患者;②患者均未患有影響本次研究結果的其他疾病,且患者精神意識均為正常;③所有觀察對象的一般資料均無明顯差異,有可比性。
1.2方法對所選取的60例患者的臨床病例、治療記錄、病程記錄、護理記錄等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統(tǒng)計患者發(fā)生尿潴留的原因并觀察其護理效果[2]。
2結果
60例婦科術后患者中發(fā)生尿潴留2例,發(fā)生率為3.33%。其中,因排尿習慣改變而產(chǎn)生尿潴留者1例,因心理原因發(fā)生尿潴留者1例,且2例尿潴留患者經(jīng)護理干預后均得到了較好的恢復。
3討論
3.1婦科術后患者發(fā)生尿潴留的主要原因婦科術后患者產(chǎn)生尿潴留的原因主要可分為四個方面,分別是導尿處理操作不當、排尿習慣改變、麻醉原因、心理原因,現(xiàn)詳細分析如下。
3.1.1導尿引起患者尿道損傷婦科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一般需要行導尿處理,在對患者插導尿管時,由于操作不當?shù)仍蛞讓颊吣虻涝斐蓹C械性傷害,從而引起患者因疼痛而無法排尿,甚至導致患者畏懼排尿而產(chǎn)生尿潴留。
3.1.2排尿習慣改變患者婦科手術后,由于患者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導致患者需要臥床排尿,這與患者平日的排尿習慣相悖,而許多患者由于不習慣臥床排尿,從而造成膀胱過分充盈,造成逼尿肌收縮乏力,而造成尿潴留。
3.1.3麻醉原因在婦科術后麻醉完全消退之前,患者對于膀胱充盈與否的感覺較為敏感,待患者麻醉完全醒時,由于膀胱長時間處于充盈狀態(tài),導致膀胱內(nèi)壁肌肉暫時失去收縮能力而造成患者排尿困難,引起尿潴留。
3.1.4心理因素除上述原因外,許多婦科術后患者會由于無法自主排尿而產(chǎn)生尿潴留,這主要是由于患者心理難以適應造成的[3]。
3.2尿潴留相關護理干預措施通過對婦科術后患者產(chǎn)生尿潴留的原因進行分析,可從床上排尿訓練、心理護理及尿潴留產(chǎn)生后的護理幾個方面來開展護理干預措施,具體措施如下:
3.2.1臥床排尿訓練在患者進行手術前6小時告知患者臥床排尿的方法和注意事項,訓練并培養(yǎng)患者的臥床排尿習慣。同時,讓同病室的患者中有經(jīng)驗者對初次手術者進行指導,互相交流溝通[4]。
3.2.2心理護理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和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并盡量滿足。同時,針對不同患者的心理特點對其進行心理疏導。除此之外,要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宣教的內(nèi)容要包括疾病的治療和護理配合要點、相關并發(fā)癥的知識及預防保健要點,同時要注意宣教時應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
3.2.3尿潴留發(fā)生后的護理對于婦科術后已出現(xiàn)尿潴留的患者先采用物理方法刺激其排尿,可通過熱敷法、按摩、聽流水聲、溫水沖洗會等方法來達到目的[5]。若患者尿潴留情況仍未好轉,應及時匯報醫(yī)生并遵醫(yī)囑使用導尿藥物,如使用開塞露等、肌肉注射新斯的明等,此外,還可采用中醫(yī)針灸的方法刺激患者膀胱收縮、排出尿液。
參考文獻
[1]閆秀珍.婦科術后尿潴留45例原因分析及救治干預[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1(12):101.
[2]程文燕,林霞,唐晴孜,周芳菱.婦科術后尿潴留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干預[J].北方藥學,2013(04):113.
[3]曾瑤,顏小香.預防腹部手術術后尿潴留的護理干預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2(05):225.
廣西防城港市中醫(yī)醫(yī)院外科1病區(qū),廣西防城港 538021
[摘要] 目的 探討膽石癥術后留置“T”形引流管與膽道感染的監(jiān)測和護理效果情況。方法 分析該院肝膽外科治的膽石癥患者80例臨床資料,依據(jù)護理措施不同進行分組,普通護理組40例和針對性護理組40例。 結果 針對性護理組膽石癥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100%,明顯高于普通護理組82.5%,χ2=18.46,針對性護理組膽石癥患者膽道感染 0%、膽漏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0 %均低于普通護理組1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53,3.64,P<0.05)。 結論 膽石癥術后留置“T”形引流管給予針對性護理,可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降低膽道感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膽石癥;“T”形引流管;膽道感染;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9(b)-0170-03
The Monitoring Analysi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Detention T-shaped Drainage Tube and Infection of Biliary Tract after Cholelithiasis Operation
XIAN Xiuling NING Guanghe HUANG Xianfu
The First Surgical Ward, Guangxi Fangchengg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angchenggang,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5380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onitoring and nursing effect of detention T-shaped drainage tube and infection of biliary tract after cholelithiasis opera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0 cases with cholelithiasis treated in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of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eneral duty nursing group of 40 cases and targeted nursing group of 40 case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targeted nursing group was 100%, which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82.5% of the general duty nursing group, χ2=18.46, the rate of infection of biliary tract of the targeted nursing group was 0, the incidence of bile leakage complications was 0, lower than the general duty nursing group´s 10%, 5%, χ2=10.53, 3.64,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argeted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the detention T-shaped drainage tube after cholelithiasis operation, can increas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of biliary tract,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Cholelithiasis; T-shaped drainage tube; Infection of biliary tract; Nursing
[作者簡介] 冼秀玲(1975-),女,廣西防城人,大專,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臨床護理。
膽石癥是肝膽外科常見疾病,其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腹痛、發(fā)熱、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甚至伴有黃疸發(fā)生。膽石癥由于病情復雜多變,手術治療雖然有效,但是仍然可能發(fā)生一系列并發(fā)癥,增加了死亡的風險性[1]。膽道感染是臨床較為常見的,膽石癥患者往往因膽道梗阻,從而引起膽汁瘀滯,細菌大量的繁殖,從而引起膽道感染[2]。膽道感染發(fā)生后又為膽石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提供了促發(fā)因素。該研究通過對該院2011年2月—2013年12月期間膽石癥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擬探討膽石癥術后留置“T”形引流管與膽道感染的監(jiān)測情況和相應的護理措施,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肝膽外科收治的膽石癥患者80例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依據(jù)護理措施不同進行分組,普通護理組4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齡60~81歲,平均年齡(71.5±7.5)歲,臨床癥狀:反跳痛者21例,黃疸10例,右側上腹部壓痛9例。針對性護理組4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齡62~83歲,平均年齡(72.2±8.0)歲,臨床癥狀:反跳痛者23例,黃疸9例,右側上腹部壓痛8例。
1.2 方法
(1)普通護理組。主要針對膽石癥手術患者給予常規(guī)性的護理措施:主要包括常規(guī)的術前準備、術中配合、術后指導等措施。
(2)針對性護理組。在普通護理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針對T型管、膽道感染的護理措施:①放置T型管護理:護理人員注意觀察引流液的形狀和引流量,如果有異常發(fā)現(xiàn)立即通知醫(yī)師,進行相應的處理;②掌握停止T型管引流指征:熟練的掌握引流指征,可以及時的拔出T型管,促進術后恢復效率的提高,并且降低殘石率;③拔管后的護理:對拔管后進行徹底消毒,降低感染的發(fā)生,提高手術治療后的效率;④術后飲食護理:護理人員給予患者高營養(yǎng)、低脂肪、低蛋白,容易消化的高能量、高碳水化合物和高維生素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提高機體營養(yǎng)水平,食入適量的瘦肉、魚類等為機體提供能量,促進術后恢復。多飲水,降低膽汁黏稠度,利于膽汁的分泌和排泄;⑤出院指導:做好膽石癥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指導,防止膽石癥復發(fā)。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膽石癥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評價標準[3]。痊愈:膽石癥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通過實驗室檢查各項結果均恢復正常,通過影像學檢查均有明顯改善,結石陰影完全消失;顯效:膽石癥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大部分消失,通過實驗室檢查各項結果大部分恢復正常,通過影像學檢查均有改善,結石陰影大部分消失;有效:膽石癥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通過實驗室檢查各項結果基本恢復正常,通過影像學檢查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結石陰影部分消失;無效:上述指標均未達到者。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
②觀察兩組膽石癥患者膽道感染、膽漏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肝膽外科膽石癥患者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構成比表示,通過χ2檢驗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膽石癥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情況
針對性護理組膽石癥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普通護理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8.46,P<0.05),見表1。
2.2 兩組膽石癥患者膽道感染、膽漏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情況
針對性護理組膽石癥患者膽道感染、膽漏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均低于普通護理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53,3.64,P<0.05),見表2。
3 討論
膽囊炎并發(fā)膽結石是我國目前常見病和多發(fā)性疾病,膽囊炎和膽結石同時存在,互相誘發(fā),互為因果,促使患者病情不斷發(fā)展,影響了臨床治療效率。有資料顯示[4],針對膽石癥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可以提高臨床療效和降低并發(fā)癥。膽石癥是肝膽外科常見疾病之一,多發(fā)生于中老年患者,尤其是以女性居多,近年來其發(fā)生率呈現(xiàn)年輕化的趨勢。膽石癥目前治療主要是以切、取結石為主要方法,其可以有效的將結石去除掉,但是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從而無法不能徹底清除膽結石形成的趨勢,造成術后復發(fā)和膽道感染[5]。膽道手術之后往往需要防止T型管進行引流,進而有效的預防膽總管內(nèi)高壓出現(xiàn)的膽汁外滲,促進膽道內(nèi)膿液、結石、膽汁順利的引流出,進而為膽總管開口部位水腫消退和創(chuàng)傷愈合營造條件[6]。放置T型管是膽石癥患者重要的引流措施,T型管要保持引流通暢,不能出現(xiàn)受壓和彎曲[7]。T型管可以作為支架,促進膽總管狹窄部位的修復基礎,同時還可以經(jīng)過T型管進行膽道造影,做好膽石癥術后復查,通過其形成的瘺道放入膽石鉗,通過膽管鏡圈套器將殘余的結石取出,降低殘石率[8]。每天更換引流袋,引流袋位置不能過高,防止引流液逆流,造成感染的發(fā)生,也不能過低,過低會造成引流管牽拉和脫落[9]。掌握停止引流指征:體溫恢復正常,黃疸癥狀消失,引流管排出膽汁逐步減少到200~300 mL/d,大便顏色恢復正常,膽紅素明顯降低并且無腹痛、發(fā)熱及黃疸加重現(xiàn)象。通過膽管造影檢查膽總管無阻塞、無膽結石生成。拔管后的護理:拔出T型管時要注意做好消毒處理,沖洗之后邊吸引邊拔管,拔出T型管后如果有膽汁流出,要等膽汁基本流盡之后在覆蓋敷料,保持敷料干燥,3 d之后在引流口自行閉合。拔管之后注意觀察腹痛情況,有時T型管竇道形成不理想或者是拔出T型管時竇道發(fā)生撕裂,會促使膽汁漏向腹腔,從而形成膽汁性腹膜炎[10]?;颊咝g后要去掉枕頭保持平臥姿勢6 h,禁食24~48 h,注意禁食期間做好口腔護理工作,排氣之后可進食流質(zhì)飲食,根據(jù)患者病情變化情況逐步進行升級。患者出院后,注意改變不良飲食習慣,調(diào)整合理的作息時間,食入低脂類,容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多飲水,禁止暴飲暴食,戒煙酒,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進行是適當?shù)捏w育鍛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避免勞累和精神過度緊張。如果患者有帶T型管出院者,護理人員要耐心講解T型管的自我護理方法,并且定期進行復查。該研究通過分析該院肝膽外科收治的膽石癥患者80例臨床資料,依據(jù)護理措施不同進行分組,普通護理組40例和針對性護理組40例,結果表明,針對性護理組膽石癥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100%,明顯高于普通護理組82.5%,針對性護理組膽石癥患者膽道感染、膽漏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均低于普通護理組的10%和5%,提示膽石癥術后留置“T”形引流管給予針對性護理,可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降低膽道感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賢芬,劉文碩.中醫(yī)特色護理在膽石癥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7):58-59.
[2] 蔣素燕,項春暉.腹腔鏡聯(lián)合ERCP術治療膽石癥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4):44-45.
[3] 馮凡弟.老年人膽囊炎膽石癥手術治療的護理[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2, 24(22):2745-2746.
[4] 李燕,邱智萍.針對性護理干預對術后老年膽石癥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河北醫(yī)藥,2013,35(21):3334-3335.
[5] 零蔣.膽石癥伴糖尿病高齡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7):53-56.
[6] 陸萍,施亞周.急診膽石癥膽道感染超高齡患者32例圍手術期處理[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2,24(6):513-515.
[7] 何晉紅.高齡高危膽石癥患者腹腔鏡手術的循證決策[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9):105-107.
[8] 邢桃紅,汪文翠,楊海燕,等.經(jīng)皮肝穿膽道引流術治療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術后膽道感染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26):124-125.
[9] 蔣素燕,項春暉.腹腔鏡聯(lián)合ERCP術治療膽石癥的護理體會[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4):44-45.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4--01
對于腹部手術患者而言,多數(shù)需要留置導尿管,但導尿管的留置會對患者尿道造成刺激,引發(fā)疼痛等不適癥狀,降低其他操作的依從性[1],因此盡量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十分必要。本文寫作目的在于:分析護理干預措施對腹部手術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導尿管舒適度的影響,選取患者共200例作為對象展開分析,現(xiàn)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從本院收治的腹部手術患者當中選出100例,時間為2014年2月至2017年8月將存在泌尿系統(tǒng)功能障礙、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排除。采取計算機隨機分組的方式將100例患者分成每組50例。觀察組(共50例),性別:男女患者例數(shù)分別為29例、21例;年齡:23-70歲,平均(40.15±10.36)歲;手術類型:20例闌尾切除術,10例膽囊切除術,9例肝葉切除術,11例其他腹部手術。對照組(共50例),性別:男女患者例數(shù)分別為56例、44例;年齡:24-72歲,平均(40.28±10.17)歲;手術類型:20例闌尾切除術,10例膽囊切除術,10例肝葉切除術,10例其他腹部手術。組間對比腹部手術患者各項資料數(shù)據(jù)有差異,但差異不大(p值>0.05)。
1.2 方法
常規(guī)護理干預(對照組)。將留置導尿管的目的及相關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密切關注尿道情況,預防意外事件發(fā)生。針對性護理干預(觀察組)。1)知識普及。插管之前,將導尿管留置的必要性及作用詳細說明,將具體操作進行介紹,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緒,提前告知留置導尿管后可能會出現(xiàn)何種不適反應,使其做好心理準備;2)心理疏導。加強護患之間的溝通,了解其內(nèi)心想法,及時解答疑問,通過注意力轉移法等手段來轉移其注意力;3)嚴格執(zhí)行插管操作。合適的插管時間為麻醉后且自主呼吸停止時,結合病人的性別、年齡等因素選擇導尿管型號及材料,先用無菌石蠟油尿道再插管,準確把握男女性患者的插管深度,男性控制在3厘米到25厘米,女性控制在3厘米到13厘米,導尿管成功置入后,連接引流袋,注意不得使導管扭曲、受壓等。在氣囊中注入10到12ml左右的生理鹽水,導尿之后,牽拉尿管三分鐘左右,固定在大腿的內(nèi)側位置;4)術后護理。手術之后,協(xié)助患者翻身,一小時一次,術后六小時鼓勵患者適當活動,幫助其按摩,合理控制病房的溫濕度及光線,詢問患者的相關需求并盡量滿足。
1.3 觀察指標與評估標準
利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ing method,VAS)[2]評估每位患者的舒適度,最高分=10分,8-10分表示舒適,4-7分表示中度舒適,4分以下表示不舒適,統(tǒng)計每組的舒適度(舒適概率與中度舒適概率之和)。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的形式表示舒適度(計數(shù)資料),并用卡方值檢驗。用SPSS20.0軟件核對后,若對比指標數(shù)據(jù)有差別,則用P0.05。
2 結果
觀察組的舒適度為97.00%,對照組為53.00%,明顯是觀察組患者的舒適度更高(p
3 討論
【關鍵詞】 早孕流產(chǎn); 低齡; 健康教育; 心理護理; 生活質(zhì)量
中圖分類號 R714.2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17-0090-02
隨著社會的不斷開放,人們的思想日漸發(fā)生變化,性觀念漸趨開放。近年來由于早孕而進行流產(chǎn)的現(xiàn)象明顯增加,尤其是低齡女性,得不到較好的護理而影響患者生活[1-2]。本文即針對此進行研究,以期探索其有效護理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病例選擇。納入標準:(1)年齡:≤22歲;(2)經(jīng)檢查確診為早孕,孕周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措施
觀察組:開展健康教育結合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其中健康教育主要為向患者介紹早孕流產(chǎn)護理內(nèi)容,使患者了解人工流產(chǎn)術相關知識,明晰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以及再次懷孕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幫助其分析早孕流產(chǎn)的利弊;心理護理則主要針對患者的焦慮、恐懼情緒,有針對性地開展情感支持,告知其正確認識人流過程,以減輕其不必要的焦慮,同時向其告知醫(yī)生的技術水平,減輕其對于手術的恐懼情緒[3-5]。對照組:僅進行人工流產(chǎn)術常規(guī)護理措施。
1.3 觀察指標
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觀察兩組患者的焦慮情緒改善情況。采用90項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估兩組患者的心身癥狀差別。統(tǒng)計人工流產(chǎn)綜合征發(fā)生率。
2.3 兩組患者SCL-90評分比較
不同護理措施干預后,觀察組的總分、陽性項目數(shù)、陽性均分、軀體因子、強迫因子、抑郁因子、焦慮因子、人際因子及敵對因子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4 兩組產(chǎn)婦出院后生活質(zhì)量比較
不同護理措施干預后,觀察組出院后軀體功能、軀體角色、機體疼痛、健康狀況、生命力、情感角色、心理健康及社會功能等各項生活質(zhì)量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人工流產(chǎn),也稱之為早期妊娠終止,是指妊娠3個月以內(nèi)者采用人工或者藥物的方法來終止妊娠的措施,是避孕失敗意外懷孕者的補救措施,也可用于由疾病不宜繼續(xù)妊娠者[6]。但隨著現(xiàn)今社會開放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早孕流產(chǎn)者日漸增多,尤其是低齡者,由于害羞等心理,多未能進行適宜的護理措施。臨床研究證實:人工流產(chǎn)術者若護理不當,多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婦科疾患如宮頸炎、人工流產(chǎn)綜合征、子宮內(nèi)膜炎、盆腔炎等,甚或是影響患者的再次妊娠[7-9]。故而探討有效地護理措施,是現(xiàn)今產(chǎn)科醫(yī)務人員需要解決的問題。
隨著人們對于健康的要求日趨完備,在追求身體健康的同時,更注重精神心理的健康,故而本研究中引入具有良好效度與驗度的SCL-90量表與生活質(zhì)量量表,以期探索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對于低齡早孕流產(chǎn)女性身心癥狀與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情況[10]。鑒于此,筆者所在科室在總結多年臨床經(jīng)驗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對于低齡早孕流產(chǎn)患者采用健康教育結合心理護理干預的綜合措施。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發(fā)生人工流產(chǎn)綜合征2例(5.13%),對照組發(fā)生7例(17.9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焦慮得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總之,在低齡女性早孕流產(chǎn)患者中應用綜合護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人工流產(chǎn)綜合征的發(fā)生,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以及身心癥狀,提高生活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何愛琴,鄭方閣.人工流產(chǎn)患者的心理護理體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5):1129.
[2]王暢,林艷娟,陶雪玲,等.心理干預在基層醫(yī)院初孕婦女無痛人流中的應用[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3,11(14):117-119.
[3]程金蓮,孫玉梅,梁執(zhí)群,等.心理干預對人工流產(chǎn)術婦女焦慮反應與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影響的研究[J].護理研究,2009,23(4):283-289.
[4]王西英,杜杰,徐貴菊.健康教育在無痛人流術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7):48-50.
[5]張婷,張嬈.全無痛人流術的效果分析與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15):40-41.
[6]王惠筠,袁紅偉.未婚女性人工流產(chǎn)術圍手術期護理[J].醫(yī)藥論壇雜志,2009,30(23):114-115.
[7]蘇梅香,秦儉,高玉華.門診低齡女性早孕流產(chǎn)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醫(yī)生,2009,37(5):60-61.
[8]沈敏娟,童曉娣.舒適護理在未婚先孕女性人工流產(chǎn)圍手術期的應用[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1,25(3):91-92.
[9]成.未婚人流女性生殖健康知識、態(tài)度、行為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3.
[關鍵詞] 護理干預;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產(chǎn)后尿潴留
[中圖分類號] R271.43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673-7210(2010)02(a)-077-02
The observation of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 cooperated with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for postpartum retention of urine
LI Xiufeng, LIN Feng, ZHOU Xiaoyan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Sihui City, Sihui 526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 cooperated with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for postpartum retention of urine. Methods: 13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retention of urine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69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68 cases) by the hospital stays, according to priority.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 cooperated with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pure coope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compared the voluntarily urinationsituation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retention of urine. Results: Through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 cooperated with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voluntarly urination rate was 90%, but the pure coope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which the urination rate was 70%. Conclusio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 cooperated with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for postpartum retention of urine, which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e coope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P
[Key words]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Coope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Postpartum retention of urine
祖國醫(yī)學認為尿潴留屬于“癃閉”范疇。產(chǎn)后6~8 h膀胱有尿而不能自行排出者,稱為產(chǎn)后尿潴留。臨床表現(xiàn)為下腹?jié)M悶脹痛,尿意窘迫,欲尿不出,輾轉不安等痛苦癥狀。它是產(chǎn)科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常影響子宮收縮,導致陰道出血量增多,給產(chǎn)婦增加痛苦,也是造成產(chǎn)后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總結我院產(chǎn)科2005年8月~2009年8月治療護理的產(chǎn)后尿潴留138例,其中通過護理干預措施配合中西醫(yī)結合治療70例,單純性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68例,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兩組患者為2005年8月~2009年8月,在我院產(chǎn)科住院分娩的初產(chǎn)婦,分娩方式均為陰道分娩,年齡22~39歲,平均30.5歲。其中,頭位分娩113例,臀位分娩25例。兩組患者的年齡、分娩方式、身體狀況等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38例患者按住院的先后順序分為觀察組70例、對照組68例,觀察組通過護理干預措施配合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對照組通過單純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1.2.1 護埋干預措施幾種簡便的誘導排尿法,①聽流水聲:利用條件反射緩和排尿抑制,使患者產(chǎn)生尿意,促使排尿。②熱敷法:將熱毛巾或熱水袋置于患者下腹部膀胱區(qū),利用熱力使松弛的腹肌收縮,腹壓升高而促進排尿。③按摩法:將手置于患者下腹部膀胱膨隆處,向左右輕輕按摩10~20次,再用手掌自患者膀胱底部向下推移按壓,以減少膀胱余尿;有人采用坐式按摩膀胱法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其方法是:患者取坐位,操作者坐在產(chǎn)婦的后右側,并以操作者的左肩及上臂為產(chǎn)婦的靠背,右手沿順時針方向按摩患者膀胱區(qū)3~5 min,壓力由輕到重,直至有尿液排出[1]。④熱氣熏蒸外:患者取蹲位,將盛有開水的水盆置于患者會,利用水蒸氣刺激尿道周圍神經(jīng)感受器而促進排尿。
1.2.2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①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新斯的明對膀胱平滑肌有興奮作用[2]。②小劑量開塞露塞肛[3],涂松節(jié)油于下腹部以刺激膀胱肌收縮,引起排尿反射。③針刺引導排尿,取穴位:內(nèi)關、關元、氣海、中極等強刺激,留針1~15 min。④中醫(yī)辨證:產(chǎn)后尿潴留為氣滯血瘀,中氣不足,腎氣虛憊,至膀胱氣化不利。方劑:四苓散、二陳湯、四物湯、利氣湯等加減[4]。
1.2.3必要時行導尿術經(jīng)以上處理仍不能自行排尿者,可在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下,行導尿術。
1.3 療效判斷標準
經(jīng)處理后1 d內(nèi)(24 h內(nèi))恢復自行排尿者為優(yōu)效;2 d(48 h內(nèi))恢復自行排尿者為顯效;3 d內(nèi)(72 h內(nèi))恢復者為有效;3 d后(72 h后)恢復者為無效,以此作為檢查標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χ2檢驗,P
3 結果
在1 d內(nèi)恢復自行排尿者:觀察組50例,對照組26例。2 d恢復者:觀察組11例,對照組14例。3 d內(nèi)恢復者:觀察組2例,對照組7例。3 d后恢復者:觀察組7例,對照組21例。對照組中有5例患者為間斷性恢復過程,即經(jīng)導尿后能自行排尿,第2天又不能自解,又行導尿,于第5天恢復。經(jīng)統(tǒng)計學?字2檢驗(χ2=17.948 2),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
表1 兩組尿潴留后自行排尿情況(n)
3討論
3.1產(chǎn)后尿潴留的原因
妊娠末期孕婦的膀胱、尿道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腫,在分娩過程中胎先露的壓迫或多次的陰道檢查會使充血水腫加重[5],再加上屏氣用力時腹壓驟增,使膀胱內(nèi)壓力明顯上升,可使膀胱感覺及張力均有所減退,而尿道的水腫又使排尿阻力增加,兩者協(xié)同失調(diào)而發(fā)生尿潴留。分娩后因懼怕傷口疼痛不敢用力排尿而長時間憋尿,引起反射性尿道括約肌痙攣,增加排尿困難。
3.2病機
祖國醫(yī)學認為尿潴留屬于“癃閉”范疇,其病位在膀胱。膀胱是藏精所在,人身水液的通調(diào)有三焦之氣化,下焦最為重要。氣化則能出。水中有氣,氣中有水,水即氣,氣實而閉之,結于小腸、膀胱之間,氣化不利,水道不能通調(diào),遂成“癃閉”。中極為膀胱之募穴,具有解瘀開結之功效;關元,溫化膀胱,對膀胱具有氣化作用;氣海,屬于任脈,具有理氣益腎化水之功效。中極、氣海、關元穴均位于任脈,三穴合用益腎溫陽,增補元氣,溫陽利水,從而達到使膀胱氣化得利、小便自通的目的。任脈為“陰脈之脈”,任脈起于胞中,有“主胞經(jīng)”的功能,為女子維系胞宮之所,又為“生氣之源”,主治小便不利[6]。
3.3小結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產(chǎn)后尿潴留是通過中醫(yī)的舒筋活絡達到理氣益腎、溫化膀胱的作用,配合護理干預措施:局部熱敷按摩與心理護理等方法來消除患者的緊張心理,促使膀胱收縮,促進膀胱排尿功能的恢復。這種技術是中西醫(yī)治療與護理技術聯(lián)合運用的一種創(chuàng)新,且簡單易行,同時幫助我們解決了臨床護理中的難題,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陳敏英.熱按摩療法在防治產(chǎn)后尿潴留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1995,4(11):228.
[2]盧和平.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療產(chǎn)后尿潴留[J].實用婦產(chǎn)科雜志,1995,11(4):207.
[3]謝愛鳳.開塞露在術后尿潴留中的應用40例[J].實用護理雜志,2003,19(7):46.
[4]張鳳華.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產(chǎn)后尿潴留的護理體會[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99,34(1):56.
[5]金茶花.產(chǎn)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