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6:35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護士防護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減少對食管的刺激,以流質、半流質飲食為宜,溫熱要適中。以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為主。要少食多餐,禁食干、炸、辛辣飲食。指導患者采用正確的飲食。
放療期間的飲食護理
食物溫度適宜采取溫熱進食法,一般為37℃左右。過冷過熱均宜刺激食管,而且也有利于食管平滑肌松弛、擴張,減輕進食阻力,防止飲食梗阻。
合適的不同時期,不同部位的食管癌患者應采取不同的飲食,對保證飲食通暢有明顯效果:(1)食管前壁癌,吞咽食物時應采取后傾坐位。(2)食管后壁癌,吞咽食物時應采取正坐位或站位(。3)食物梗阻,吞咽時應采取站位。
進食前的準備工作(1)進食環境的準備選擇清潔、舒適的環境進餐,有條件且病情允許可到清潔溫馨的餐廳就餐。無條件或病情不允許,也應在進餐前將病室整理清潔,創造良好的氛圍(。2)患者的準備首先應保持口腔清潔,可在飯前使用帶有香味的牙膏刷牙,然后用溫水濕潤食管。對于食管水腫者,飯前適當給予解痙止痛劑,如:0.9%生理鹽水100﹢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5mg,飯前5-10ml緩慢口服。
進食后的護理由于食道癌患者的病灶在食管內,進食后食物殘渣容易粘附在其表面,所以飯后需要吞咽溫開水或生理鹽水沖洗食管。
增加飲水量放射線可抑制唾液腺等消化腺的分泌,從而引起患者口渴「1,因此放療期間要增加飲水量,每天飲水3000毫升左右。多飲水還有助于毒素排除。
放療結束后的飲食護理
放療結束后仍有放射性食管炎反應,飲食護理應盡可能從減輕其反應入手,患者應仍以流食和軟食為主,切忌進食過硬的食物,以免引起梗阻或穿孔.
效果評價
本組病例中有66例患者能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進食慎重,病情得到良好控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有2例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由于食管反應輕忽視了飲食護理,進食硬質飲食,引起了食管穿孔及出血,食管癌穿孔的治療預后差。
關鍵詞:護理糾紛
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護士長在管理上要做好如下幾點工作:
1當好護理業務的專家
護士長不僅要有豐富的護理理論知識,還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熟練的業務、精湛的技術。不斷學習新業務、新技術、新理念。并親自動手解決疑難的護理問題。把好護理業務的關。
2當好護理管理的行家
2.1護理工作規范化嚴格執行各項護理操作規程,質量第一。把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建立在以質量為核心的基礎上。
2.2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嚴防差錯事故的發生對已發生的差錯進行討論分析,分析時對事不對人,分析發生差錯的原因是制度制定不合理還是制度執行力度不夠。通過對差錯事故的分析,制訂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并使每個人引以為戒,防止類似差錯的再次發生。并長期跟蹤,對整改措施作出評價。
2.3建立有效的護理安全體系根據醫院制定的各種應急預案經常組織護士學習以提高護士的護理安全意識,并提高護士的自我保護意識。護士長要做到信息暢通,經常收集外院、其它科有關護理不良事件的事例、病例,帶領護士給合本科情況討論學習,消除各種不安全的護理行為、傾向及隱患,杜絕差錯事故的發生。
2.4加強法制教育,提高護士法律意識護理是一項高風險、高技術性的服務。護士的行為每時每刻都受到法律的制約,每項護理活動無不潛在法律問題。護士承擔的責任非同小可,護士必須學法、懂法、用法、守法并將法律意識時刻貫穿于各項護理工作中,使病人和護士的合法權益都得到保障,避免護患矛盾的產生。護士長在狠抓護理質量的同時也應抓緊護士的法律教育。
2.5教育護士做好治療性溝通治療性溝通是與病人滿懷足度和醫療糾紛發生直接相關的關鍵因素之一。治療性溝通已被國內外護理界公認為是最能體現護士職業價值的三大護理行為之一。護士長應加強對護士治療性溝通的培訓。要求護士在治療操作的過程中穿插健康教育。
2.6轉變服務意識開展人性化的服務模式,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以病人為中心。尊重病人的合理基本需求,體現出護患主體間的平等與尊重。
3認真做好檢查工作
護士長每天應做好病房的動態管理檢查每天的交接班工作,特別是夜、白班的交接。每天多次巡視病房與病人交談。檢查護理工作完成的情況。查看有無護理缺陷和安全隱患,發現現問題及時補上。特別是做好危重病人工作的檢查。
4認真做好監督工作
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是減少醫療糾紛的良好保證,護士長要做好護理質量、醫德醫風的的監督。
5認真做好協調工作
護士長要做好護患關系、醫護關系、患者與院內其它相關科室的關系。當發現患者對護理、醫療等有不滿或有疑問時要熱情接待、耐心詢問,做好解釋、安慰工作,并盡快解決問題。
6注意特殊患者
在實際工作中偶有一些職業特殊、身份特殊、社會背景特殊、心理特殊的患者及家屬,這些人往往是防范醫療糾紛的重點對象。遇到有這種人在科內住院,要及時通知全科護士并教育護士在護理操作及服務態度及言語方面都要謹慎,對他們的過激行為不能產生厭煩情緒,要以平靜的心情去對待他們,服務要周到熱情,以實際行動去感化他們。
7注意醫療不當的病人
由于醫療上的一些問題最終引發對護理上的不滿。有些患者及家屬對醫療有意見或醫療未達到患者滿意的效果時會把這種不滿發泄在護理上。遇有這樣的病人時,護士不要隨便向患者解釋病情,任何護理操作都要準確、詳細、及時、規范地記錄。語言交流要慎重,服務熱情周到,對患者一往既如,對患者的怨言不計較,不爭辯。當口服或注射一些貴重藥品要特別交待病人或家屬該藥品已使用。做任何護理操作都有要向家屬或病人解釋目的及告之注意事項。
8注意曾在外院治療未愈或曾與外院有醫療糾紛或其親屬曾與醫院有過糾紛的病人
這類患者對本院治療、護理知識都非常了解。往往疾病未愈,怨氣大,對醫院怨聲載道,對醫療、護理不放心,疑心大。因此,護理時要時時處處特別小心,做好原始記錄,做好每項護理操作后讓患者及家屬認可并簽字,并在護理記錄單上詳細記錄。對其詢問的超出護理范疇的問題不做解釋,告之其詢問經管醫生。對它院的治療、護理不做任何評價。
9注意動機不良的病人
現階段醫療市場的大環境不良,有些人利欲熏心,加上現行法制的不健全,這些人往往想鉆空子。對這些病人我們應多加防范。嚴格按操作常規執行操作,不讓他們有可乘之機。
10注意科內幾個經常出事的人
1.1防止接錯患者
①實行腕帶識別制度,手術室護士接到手術通知單后,先拿手術通知單到療區與病志核對科室,床號、患者姓名、住院號、手術名稱、手術部位及手術時間,再與療區護士到病房和患者核對,然后呼喚患者姓名及核查患者的腕帶,3次核對無誤后將患者接到手術室。②患者到手術室后,送到指定手術間,由麻醉師與巡回護士再次核對以上內容。③麻醉、手術開始前,由麻醉醫生、主刀醫師與巡回護士再次核對患者姓名、科室、床號、住院號、手術名稱及手術部位。
1.2防止摔傷、碰傷患者
接送患者過程中注意保護患者安全,加床檔、上下坡時患者應腳在前,頭在后,以利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移動患者時車身應固定不搖晃,動作輕柔,防止意外發生。全身麻醉誘導期時護士應陪伴在患者身旁,預防意外傷害發生。
1.3防止不適造成損傷
護士協助患者擺放時,應確保患者安全、舒適,手術術野暴露良好,上下肢外展符合生理彎曲角度,骨隆突部位墊軟枕,約束固定舒適松緊適宜,以免造成神經損傷,加強術中病情觀察及末梢血運,受壓肢體給予適當按摩。
1.4防止發生用藥、輸血錯誤
①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及執行人簽名制度,實行責任到人。②熟練掌握各類藥品的濃度、劑量、用途及給藥方法。③術中用過的藥瓶、液體瓶不得遺棄,以便術后與醫師進行核對。④嚴格執行口頭醫囑用藥制度,醫師下達口頭醫囑時,護士必須大聲復誦1遍,與醫師確認無誤再執行,并詳細記錄。⑤嚴格執行輸血查對制度,取血時應由在場兩人認真核對患者姓名、科室、床號、住院號、診斷、血型、交叉配血試驗單及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號保存期,輸血前由麻醉醫師與巡回護士再次核對以上內容無誤后方可輸入,輸血后保留血袋以便醫師再次核對。
1.5防止燙傷、燒傷患者
手術過程中需要使用電刀時,首先要保持手術床單清潔、干燥,手術床上的金屬部分不得暴露在外。其次直接接觸患者皮膚的電極片應緊貼患者皮膚,固定與遠離患者心臟的肌肉豐厚處。檢查電源連接正確,防止電灼傷。
1.6預防感染
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凡耐高溫高壓的手術物品一律采用高壓蒸汽滅菌。不耐高溫高壓的物品盡量采用一次性物品。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手術必須符合醫院感染的控制要求。將手術間劃分無菌手術間、急診手術間和感染手術間,先做無菌手術,在做感染手術,以降低無菌手術感染率。
1.7防止術中標本、病理錯漏
巡回護士負責保管手術下來的標本,將標本貼上標簽,寫明科室、患者姓名、住院號、標本名稱及采取部位,連同寫好的病理標本檢驗單交專人立即送病理科。
1.8防止燃燒、爆炸意外
手術室護士應定期檢查各手術間電路,醫用氣體管道裝置的安全性和密閉性。每月對高頻電刀、無影燈以及其他設備進行測試,維修或更換。熟悉手術室的安全通道及消防器材的使用,掌握各種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程序。
1.9防止因器械不足或不良造成意外
①器械護士應根據患者的病情需要準備手術器械,并確保性能良好。②實施重大手術、特殊手術或新手術時,器械護士必要時參加病情討論根據手術需要準備好所需的特殊器械,并檢查物品是否齊備及適用。③由專人負責手術器械的養護及保管工作。
2原因分析
對于手術室經常出現的安全問題存在原因做了以下四方面概括:①護士安全意識薄弱,教育不深入,不落實,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或監控不嚴。②對手術室業務人員技術或素質要求不嚴,導致業務水平低,素質差。③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預見性;沒有及時發現不安全苗頭,未及時采取措施補救或措施不力。④手術室工作精神壓力大,長期超負荷工作易造成護理人員精力不足、體力透支,是導致差錯事故發生的原因之一。
3控制措施
3.1加強安全意識、提高警惕
科室定期組織全科護士學習安全知識,進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培訓,熟練掌握各種規章制度。
3.2建章立制、完善管理體制
科室建立差錯事故登記本,由科室護士長對差錯事故發生的經過進行記錄,查找原因,并組織全科人員進行討論,訂出處理意見及改進措施。
3.3加強業務培訓、提高護士素質
根據手術室工作的特殊性及專業性,加強護士專業技術培訓,全面提高科室護士的整體素質。
3.4優化組合、合理運用人力資源
科室護士工作安排上做到新老搭配,強弱搭配,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潛力和創造力,以保證手術安全,提高護理質量。
3.5分析原因、提高護理質量
護理部定期組織召開安全分析會,各科室認真分析、制定措施、詳細記錄、查找工作中不安全隱患、薄弱環節、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的意見及整改措施。
4小結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1年-2013年兒科收治應用風險防范式護理的患兒50例,設為觀察組,另隨機選我院2010年兒科收治常規護理的患兒50例,設為對照組。男性患兒55例,女性患兒45例;年齡為2~11歲,平均(6.1±0.3)歲;住院時間為6~34d,平均(16.2±2.1)d。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以及住院時間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兒接受常規護理干預措施,觀察組患兒則接受風險防范式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1.2.1住院環境
給患兒營造一個舒適且具有安全感的住院環境,要充分考慮到其均為兒童,在布置醫院環境的時候要根據兒童自身的特點,這樣能夠有效降低患兒的不安感,在最短的時間內消除對治療產生的抵觸感。由于病房對患兒而言屬于陌生的環境,因此要有適當整改,讓其在病房能夠感覺到舒適安心,降低對醫院的恐懼感,只有消除患兒對治療以及護理的抵觸感并積極配合,才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恢復健康。
1.2.2溝通交流
護理人員在和患兒的溝通過程中需要針對其自身年齡和心理特點,一般兒童的好奇心比較強,與其年齡相對應的認知能力還有溝通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因此護理人員和患兒在溝通時要對其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臉上時刻保持微笑,語氣要平緩吻合,保持耐心和愛心,降低護理方面存在的缺陷。
1.2.3提高服務質量
應做好對患兒的一般護理,如果醫院設置有飲水機的應該24h提供患兒及其家屬飲用水。備用各種類型的退熱藥物,在未交費前可以先執行藥物緩解處理。對患兒家屬所提出的問題要及時解決,最大程度做到全方面服務的要求。做好健康宣教的工作,例如同樣表現出腹瀉癥狀的患兒,由于季節還有年齡的不同,其誘發因素以及治療方案也會有所不同。要針對患兒本身的綜合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法還有飲食構架,讓患兒家長了解同樣臨床癥狀使用不同治療方案的原因,以免患兒家長在交流時產生疑惑。
1.3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收集資料均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比較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應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家屬的焦慮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應用風險防范式護理更具優越性。
3討論
[關鍵詞]護士長;管理;整體護理病房
整體護理是功能制護理、責任制護理之后的一種新型的科學管理模式,其特點是按照護理程序的科學工作方法,為病人解決問題,使病人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工作是以解決病人的健康問題為主,而不是足以“技術操作”為主。護士長在明確護理觀念后及時地轉變了管理思路,按照整體護理的軌跡運作,把以護理工作為中心轉向以病人為中心,以疾病為中心向以病人的生理、心理、社會為中心,在管理措施和檢查方法上也做了相應的改進。
1合理排班,明確責任護理的工作職責
根據內科病房人多,病情重、變化快的特點分4個組,每個組分管7~10張床位,責任組長由學歷較高,素質較好,責任心強,職稱在護師以上的護士擔任,相對固定(3個月內2個月做責任組,1個月參加夜班)的工作職責除完成規定的治療、護理操作外,需每天對分管病人進行評估,提出護理診斷,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并對存在的問題做出評價。對入院、出院病人做好入院介紹和出院宣教。平時深入病房,對分管病人做好健康宣教、疾病知識宣教及藥物知識宣教,并及時幫助病人解決生理、心理等問題。責任護士在自己分管的病房應簽寫自己的名字,以便病人好找。
2制定宣教計劃、督促實施
2.1入院宣教計劃目的是使病人盡快熟悉環境,適應病人角色,內容包括環境的介紹,各項規章制度的介紹及個人衛生宣教,并在24h內協助完成個人衛生,包括三短:指、趾甲、須發短;六潔:口腔、頭發、手腳、皮膚、會陰、清潔。
2.2疾病標準宣教計劃對心腦血管等常見病,多發病如:高血壓心臟病,冠心病,風心病及做心臟介入治療的病人制定出標準的健康宣教計劃,其內容包括疾病的誘發因素,癥狀發作的自我評價,藥物治療的作用和副作用,良好的行為習慣等。
2.3飲食指南包括住院病人的飲食種類及適應范圍,心腦血管病人的飲食綜述,膳食原則等。
2.4出院指導對今后疾病的康復至關重要,必要時需家屬配合,內容包括藥物的指導,飲食的要求,康復鍛煉及生活中應注意的事項等。
3改變交班方式
傳統交班重點放在晨交班,醫生護士在一起,由夜班護士按照寫好的交班本宣讀,讀完了事。建立整體護理病房后強調了除晨交班外,一級護理、危重病人要進行床頭交接班,與責任護士當面交清病情,使用中的藥物等。今年開始除以上的晨交班和床頭交班外,又增加了由責任護士匯報本組重病人,新病人的主要護理診斷、相關因素,護理措施及可能發生的并發癥等。這樣即增加了各個組之間對病人可能出現的問題引起重視,護士長必要是還進行一些晨間提問,在提高大家業務水平的同時對年輕護士、進修護士和實習同學起到一個促進作用。
1.1防止接錯患者
①實行腕帶識別制度,手術室護士接到手術通知單后,先拿手術通知單到療區與病志核對科室,床號、患者姓名、住院號、手術名稱、手術部位及手術時間,再與療區護士到病房和患者核對,然后呼喚患者姓名及核查患者的腕帶,3次核對無誤后將患者接到手術室。②患者到手術室后,送到指定手術間,由麻醉師與巡回護士再次核對以上內容。③麻醉、手術開始前,由麻醉醫生、主刀醫師與巡回護士再次核對患者姓名、科室、床號、住院號、手術名稱及手術部位。
1.2防止摔傷、碰傷患者
接送患者過程中注意保護患者安全,加床檔、上下坡時患者應腳在前,頭在后,以利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移動患者時車身應固定不搖晃,動作輕柔,防止意外發生。全身麻醉誘導期時護士應陪伴在患者身旁,預防意外傷害發生。
1.3防止不適造成損傷
護士協助患者擺放時,應確保患者安全、舒適,手術術野暴露良好,上下肢外展符合生理彎曲角度,骨隆突部位墊軟枕,約束固定舒適松緊適宜,以免造成神經損傷,加強術中病情觀察及末梢血運,受壓肢體給予適當按摩。
1.4防止發生用藥、輸血錯誤
①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及執行人簽名制度,實行責任到人。②熟練掌握各類藥品的濃度、劑量、用途及給藥方法。③術中用過的藥瓶、液體瓶不得遺棄,以便術后與醫師進行核對。④嚴格執行口頭醫囑用藥制度,醫師下達口頭醫囑時,護士必須大聲復誦1遍,與醫師確認無誤再執行,并詳細記錄。⑤嚴格執行輸血查對制度,取血時應由在場兩人認真核對患者姓名、科室、床號、住院號、診斷、血型、交叉配血試驗單及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號保存期,輸血前由麻醉醫師與巡回護士再次核對以上內容無誤后方可輸入,輸血后保留血袋以便醫師再次核對。
1.5防止燙傷、燒傷患者
手術過程中需要使用電刀時,首先要保持手術床單清潔、干燥,手術床上的金屬部分不得暴露在外。其次直接接觸患者皮膚的電極片應緊貼患者皮膚,固定與遠離患者心臟的肌肉豐厚處。檢查電源連接正確,防止電灼傷。
1.6預防感染
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凡耐高溫高壓的手術物品一律采用高壓蒸汽滅菌。不耐高溫高壓的物品盡量采用一次性物品。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手術必須符合醫院感染的控制要求。將手術間劃分無菌手術間、急診手術間和感染手術間,先做無菌手術,在做感染手術,以降低無菌手術感染率。
1.7防止術中標本、病理錯漏
巡回護士負責保管手術下來的標本,將標本貼上標簽,寫明科室、患者姓名、住院號、標本名稱及采取部位,連同寫好的病理標本檢驗單交專人立即送病理科。
1.8防止燃燒、爆炸意外
手術室護士應定期檢查各手術間電路,醫用氣體管道裝置的安全性和密閉性。每月對高頻電刀、無影燈以及其他設備進行測試,維修或更換。熟悉手術室的安全通道及消防器材的使用,掌握各種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程序。
1.9防止因器械不足或不良造成意外
①器械護士應根據患者的病情需要準備手術器械,并確保性能良好。②實施重大手術、特殊手術或新手術時,器械護士必要時參加病情討論根據手術需要準備好所需的特殊器械,并檢查物品是否齊備及適用。③由專人負責手術器械的養護及保管工作。
2原因分析
對于手術室經常出現的安全問題存在原因做了以下四方面概括:①護士安全意識薄弱,教育不深入,不落實,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或監控不嚴。②對手術室業務人員技術或素質要求不嚴,導致業務水平低,素質差。③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預見性;沒有及時發現不安全苗頭,未及時采取措施補救或措施不力。④手術室工作精神壓力大,長期超負荷工作易造成護理人員精力不足、體力透支,是導致差錯事故發生的原因之一。
3控制措施
3.1加強安全意識、提高警惕
科室定期組織全科護士學習安全知識,進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培訓,熟練掌握各種規章制度。
3.2建章立制、完善管理體制
科室建立差錯事故登記本,由科室護士長對差錯事故發生的經過進行記錄,查找原因,并組織全科人員進行討論,訂出處理意見及改進措施。
3.3加強業務培訓、提高護士素質
根據手術室工作的特殊性及專業性,加強護士專業技術培訓,全面提高科室護士的整體素質。
3.4優化組合、合理運用人力資源
科室護士工作安排上做到新老搭配,強弱搭配,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潛力和創造力,以保證手術安全,提高護理質量。
3.5分析原因、提高護理質量
護理部定期組織召開安全分析會,各科室認真分析、制定措施、詳細記錄、查找工作中不安全隱患、薄弱環節、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的意見及整改措施。
4小結
1術前訪視
1.1訪視目的(1)通過術前訪視,護士可掌握患者的情況,制定護理計劃,以便在圍術期實施正確的護理。(2)緩解患者術前的恐懼心理,介紹手術及麻醉注意事項,增強對手術的信心。(3)通過訪視,激勵護士對護理工作的研究、思考和探索,提高業務水平。
1.2訪視方法訪視者為配合手術的巡回護士,訪視前首先與病房聯系,取得配合,得到允許后可進行訪視,訪視時間為手術前一天下午。
1.3訪視內容
1.3.1收集資料通過查閱病歷,與主管醫生、護士聯系,了解患者一般情況生命體征、診斷、擬定手術名稱、麻醉方式、現病史、既往史、家族史、藥敏史、實驗檢查結果、有無活動義齒及隱形眼鏡、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經期、重要臟器功能狀態、有無感染、營養狀態、身高體重、生活史、生活習慣、社會背景、接受手術的態度和程度等。
1.3.2探訪患者首先自我介紹、問候患者,說明訪視的目的,向患者說明從進入手術室到離開手術室的大體過程,其中包括入室時間、手術大致所需時間,移送情況、麻醉誘導、手術和可能出現的不適等情況。詢問患者的不安和擔心的事情,根據具體問題給予正確的護理。宣傳疾病有關知識,介紹同種疾病患者手術的效果,盡量多用鼓勵性、安慰性語言,使其樹立康復的信心。向患者說明術前準備的必要性,為術后減少感染和并發癥等做好宣傳工作。
1.3.3訪視結束回到手術室后,巡回護士根據所獲得的患者的資料,與本次的器械護士和護理小組共同討論,制定護理措施。
1.4注意事項(1)訪視時間適宜,應避開治療和進食時間,會面時間一般為10~15min,不宜過長,以不引起患者緊張感和疲勞感為宜。(2)與患者交談時,應正視患者,采用通俗易懂的生活用語,盡量少用醫學術語,避免強制、教育的態度。(3)對不清楚的事情,不要含糊地回答患者,避免說引起患者不安的話語,以免患者對護士產生不信任感,加重其心理負擔。
2體會
(1)術前訪視使患者對手術和麻醉有了初步認識,緩解了恐懼心理,做好了必要的身心準備,能盡快地適應手術室環境,完成角色轉換,處于接受手術的最佳心理和生理狀態。(2)術前訪視的實施,利于手術室護士全面了解和掌握患者的整體情況,更好地做好術前準備,從護理角度預見手術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對手術的全過程做到心中有數,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3)通過術前訪視,閱讀病歷,了解病情及各種生化檢查結果,對手術護士的業務水平是一個很大的提高,從而增強了護理人員渴求知識緊迫感和競爭意識,促使護士自覺的學習,拓寬了知識面,提高了綜合素質,為手術室護理質量的全面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手術對每一個患者都存在著緊張和恐懼,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之積極配合手術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增加手術室護士對手術患者術前訪視,可使患者以最佳狀態迎接手術,在圍術期護理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我院手術室自2003年對患者實行術前訪視以來,效果比較顯著,現介紹如下。
1術前訪視
1.1訪視目的(1)通過術前訪視,護士可掌握患者的情況,制定護理計劃,以便在圍術期實施正確的護理。(2)緩解患者術前的恐懼心理,介紹手術及麻醉注意事項,增強對手術的信心。(3)通過訪視,激勵護士對護理工作的研究、思考和探索,提高業務水平。
1.2訪視方法訪視者為配合手術的巡回護士,訪視前首先與病房聯系,取得配合,得到允許后可進行訪視,訪視時間為手術前一天下午。
1.3訪視內容
1.3.1收集資料通過查閱病歷,與主管醫生、護士聯系,了解患者一般情況生命體征、診斷、擬定手術名稱、麻醉方式、現病史、既往史、家族史、藥敏史、實驗檢查結果、有無活動義齒及隱形眼鏡、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經期、重要臟器功能狀態、有無感染、營養狀態、身高體重、生活史、生活習慣、社會背景、接受手術的態度和程度等。
1.3.2探訪患者首先自我介紹、問候患者,說明訪視的目的,向患者說明從進入手術室到離開手術室的大體過程,其中包括入室時間、手術大致所需時間,移送情況、麻醉誘導、手術和可能出現的不適等情況。詢問患者的不安和擔心的事情,根據具體問題給予正確的護理。宣傳疾病有關知識,介紹同種疾病患者手術的效果,盡量多用鼓勵性、安慰性語言,使其樹立康復的信心。向患者說明術前準備的必要性,為術后減少感染和并發癥等做好宣傳工作。
1.3.3訪視結束回到手術室后,巡回護士根據所獲得的患者的資料,與本次的器械護士和護理小組共同討論,制定護理措施。
1.4注意事項(1)訪視時間適宜,應避開治療和進食時間,會面時間一般為10~15min,不宜過長,以不引起患者緊張感和疲勞感為宜。(2)與患者交談時,應正視患者,采用通俗易懂的生活用語,盡量少用醫學術語,避免強制、教育的態度。(3)對不清楚的事情,不要含糊地回答患者,避免說引起患者不安的話語,以免患者對護士產生不信任感,加重其心理負擔。
對于采集多管血液的患者,第一管血液用于凝血象管,第二管常規管,第三管生化管。標本的保存及運送。標本采集后要及時送檢。一般情況下尿常規標本在1h內送檢,生化標本在2h內送檢。不能立即送檢的標本可暫時儲存,應根據檢驗目的選擇不同的儲存溫度。
2.加強實驗室人員技術管理
實驗室人員應承擔的工作除日常常規檢驗工作外,還應涉及到:(1)實驗室各科室的事務管理;(2)大中型實驗設備的集中管理與使用;(3)通用性較強的實驗器械、試劑及其它消耗性材料的供應與管理;(4)搜集實驗設備、實驗方法、試劑資料以及實驗醫學領域的有關動向;(5)積累實驗技術與方法,開展實驗方法研究與創新。
3.完善人力資源管理
3.1崗位設置:實驗室應設立管理崗和技術崗。管理崗在實驗室中擔負著對整個實驗室及人員的工作進行決策、籌劃、組織和控制,在整個管理活動中起決定性作用。實驗室管理層科學管理人力資源,合理進行人力資源的整合,根據專業需求分配各組人員(包括數量和質量)。
3.2培訓:培訓對象是實驗室所有人員。所有新員工進行崗前醫德醫風培訓和上崗前的技能培訓及實驗安全培訓;在崗員工實行輪崗培訓;離崗6個月或以上人員進行培訓后應經相關專業組考核、評估合格后給予授權;常規培訓為以科室為單位組織集中培訓以及各專業組組內的小范圍培訓;外部培訓為醫院每年組織的干部培訓及實驗室內部選拔出的優秀骨干技術人員到國內外先進實驗室進行中短期進修。
3.3完善績效激勵機制:績效管理對于實驗室發展非常重要,有效的績效管理能激發實驗室人員的工作潛能、使實驗室運轉通暢、促進實驗室長期短期目標的完成。制定績效管理制度時應充分考慮實驗室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及自身特點,要遵循如下原則:(1)激勵內容和方式要恰當;(2)員工績效目標要合理可行;(3)實驗室管理者要注意維護組織信用。
4.重視生物安全管理